麦田杂草生物合理性化学防治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1987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害小麦的杂草种类较多,其中荠菜、播娘蒿、猪殃殃是北方麦区主要优势杂草,其发生频率为70-80%,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目前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品种多,但因使用技术不当,致使杂草防除效果不稳定。 利用整株生测法对华北地区麦田主要杂草进行系统的敏感度变异检测,明确了播娘蒿、荠菜等有些种群对苯磺隆、噻吩磺隆、醚苯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以及啶磺草胺、唑嘧磺草胺、甲氧磺草胺等三唑并嘧啶类除草剂剂量反应处于不敏感期,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以上类型除草剂;麦田优势杂草播娘蒿、荠菜等对2,4-滴丁酯、麦草畏、唑草酮等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三唑啉酮类除草剂剂量变化反应处于敏感期,但不同用药时期、用药剂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差异很大,应选择在小麦生育的适宜时期采用合理剂量进行高效、安全防治;猪殃殃对吡啶类除草剂的剂量反应亦处于敏感期,可在推荐剂量下进行有效防治;乙羧氟草醚、溴苯腈等除草剂在环境温度较高时敏感,在温度较低时敏感性较差,可在温度适宜时喷施防治麦田杂草。通过上述研究,将田间用药单位剂量变异-种群异质性-防治效果关系结合,用于麦田杂草防治,可实现麦田杂草的生物合理性化学防治。
其他文献
本文以河南省南召县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骨龄学方法对131只花臭蛙的年龄结构、性二型性和生长率进行研究.花臭蛙的雌雄比例为1:1.79.
哺乳动物的毛发在物种间存在差异,能被用来鉴定物种。我们利用显微镜和显微互动系统,检测了从四川省采获的鼩形目鼩鼱科六个物种(Suncus murinus,Anourosorex squamipes,Crocidura attenuata,Nectogale elegans,Crocidura shantungensis,Epsoriculus macrurus) 背部卫毛(GH1 和GH2) 的表皮
会议
黑龙江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田面达3.6×106hm2,其中直播田面积约3×105h m2.由于耕作栽培制度改变,推广节水灌溉,致使非耕地湿地杂草稻李氏禾逐年侵入水田.常用除草剂只能防除种子发生的实生苗,对由根茎中发生的再生稻李氏禾基本无效,因而导致其逐渐扩展蔓延,成为水田中难以防除的恶性杂草. 一、稻李氏禾的危害稻李氏禾(Leersia Oryzodes (L) Swartz)属禾本科、李氏禾属多
通过水稻种植前的诱杀及种植后绿萍、固氮蓝藻的生物封杀,能有效抑制杂草的萌发与生长.该技术不仅减少了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还减少了每株杂草的重量,其中对稻田中一年杂草的株数与鲜重防效为74~100%,尤其对杂草稻的控制效果最显著,其控草效果述100%.而且,这种草害生态控制方法的碳汇与固氮效应显著.能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其生物残体沉到土壤中,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增加土壤肥力,其每
2011至2012年度,在稻茬秸秆还田冬小麦田,试验当日旋耕条播和撒播旋耕后镇压与不镇压条件下施用BHBF 360SC防除田间杂草的除草效果.试验药剂BHBF 360SC(拜耳公司提供),对照药剂50%异丙隆WP (IPU 50%WP,苏州华源公司产品).冬小麦田品种杨麦16号,11月16日播种处理.防治以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日本看菱娘(Alopecur
为明确烟嘧·辛酰溴20%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最佳剂量以及对玉米安全性的影响,受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2012年开展了该药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试验研究.试验设在河南省中牟县农业高新科技园玉米试验田,玉米品种为"郑单958",播种期为2012年6月10日,种植方式为大蒜行间点播玉米,每穴2粒,亩播种量2.5公斤,密度为4800株.试验田土质为两合土,pH6.1,有机
杂草防治关键期是农田杂草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作物生育期内为了防止不可接受的产量损失而必须对杂草进行防治的一段时间。国内外对杂草防治关键期的研究非常重视,相继对玉米、小麦、花生、油菜和大豆等作物进行了杂草防治关键期的相关研究,为这些作物田杂草的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田间杂草的发生动态是由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并受到生态因子的影响,翻耕条件下田间杂草基本与玉米同时萌发,而免耕条件下杂草先于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