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和启示

来源 :第13届中国心律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了心房颤动的特点、发生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危害、治疗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高。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变异性大,可以毫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者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矇。
会议
导管消融已经成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这些手术的过程中,有必要识别逆向传导是经旁路还是经房室结的快或慢径。旁路逆传存在与否,可以通过在心动过速发
会议
本文就房室旁路消融失败的常见原因进行了探讨,包括电生理诊断错误、忽视特殊电生理现象、术后电生理评估欠仔细、心外膜房室旁路、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及极少见部位房室旁路等。
现今,冷冻能源已在动物实验和/或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某些优于射频能源的特点,可以或有望用于弥补射频能源的不足。有鉴于此,本文论述了冷冻消融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了冷冻能源在心律
室性早搏(室早)和心室颤动(室颤)的消融治疗为防治心脏性猝死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介绍其研究基础与进展。
本文论述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探讨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讨论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存在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典型与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的定义和病状,分析了典型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谈论了非典型心房扑动的定义和病状,讨论了心房扑动的诊断及电生理检查方法,探讨了房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房颤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分层为依据。本文就该病的抗凝药物选择、抗凝治疗强度及抗凝治疗的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本文在全国选取18家医院,筛选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期间经心电图(或24小时心电监护)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入选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分
会议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危害包括:发作时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鉴于此,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