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熊科动物麻醉技术初探

来源 :中国动物园协会华东协作区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tj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兽医临床上,熊科动物往往需要通过物理保定结合良好的麻醉来进行更深入的诊断治疗.本文根据我园熊科动物临床上的麻醉经验,对几种常见熊科动物的保定、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效果及麻醉监测等工作,提出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两例从同一笼浣熊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药敏试验显示两种细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拉定、丁胺卡那“敏感”,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噻肟“耐药”.经感染性试验证明其对小鼠也有相同致病性,且症状与自然发病浣熊类似.小鼠试验证实,致病菌确为蜡样芽孢杆菌.
2015年5月27日南平九峰山动物园饲养的一只雄性梅花鹿,发现左侧肩胛骨上方有一鼓起的大肿块,但采食、饮水、排便等皆正常,遂对其进行保定检查,经临床检查结合血液检查(检查肩胛骨处肿块表面光滑,直径约10cm,按压肿块后动物无明显痛感,且该肿块组织边界清楚,质地硬,囊性感较差,实质感较强,不移动;体温正常;用针管刺入包块组织抽取内容物,针管内为真空.血液检查该梅花鹿生化结果正常、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
有机磷中毒是目前引起人畜中毒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人和大家畜的有机磷中毒病例在临床中屡见不鲜,而貉的有机磷中毒的药物中毒剂量和解毒剂量的报道还不是很多,本实验将有机磷农药(敌百虫)配成20%水溶液,以貉子为实验动物进行胃管投服有机磷农药,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作为解毒剂进行解毒,通过中毒前后各项指标的测定,了解貉子有机磷中毒后的典型临床症状和最有效的解毒措施,这对从事实验和临床诊疗工作的人员都有较高的借鉴价
由于国内有关貘的麻醉文献资料较少,现将国外有关貘科动物的麻醉资料翻译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貘科动物的麻醉计划作出参考.
通过翻译(zoo animal and wildlife immobilization and anesthesia)对其中鬣狗麻醉的章节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探讨,讨论了非洲鬣狗的麻醉药物选择和麻醉方式、不同场地的麻醉以及麻醉期间和麻醉后要注意的细节.还有我园对非洲斑鬣狗的麻醉药物选择和效果.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前囊或晶状体发生浑浊而引起的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的一种疾病,调查发现山东地区5家动物园(济南动物园、青岛动物园、西霞口动物园、潍坊动物园、烟台动物园)共18只马来熊有12只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而且3,4岁就开始出现白内障症状。我园三只马来熊一雄两次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现对三只马来熊白内障症状、发展进程进行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对圈养马来熊做好的发情鉴定工作,就可以根据其发情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检测发情可选择合适公熊让其适时配种,为了节约资源,减少近亲繁殖,还可与别园圈养马来熊进行联合繁殖,这样既可以扩大圈养马来熊种群数量,以及提高圈养马来熊的种群质量。
为研究圈养野生动物舍内外空气环境细菌的分布以及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对某动物园袋鼠、孔雀、鹦鹉、鹦鹉、熊猫及狐猴等动物等畜舍以及周围环境,采用自然沉降的方法采集细菌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动物舍内空气环境中主要是葡萄球菌.52份样本中分离出葡萄球菌10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应用20种抗生素进行抑菌试验,14株菌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高敏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是中医治疗骨折的传统疗法,在骨折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临床医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夹板固定术是用扎带或绷带把竹板、木板或塑料制成的夹板固定在骨折已经复位的肢体上,以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方法;小夹板固定具有取材方便、费用低廉、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疥螨病是疥螨虫寄生于动物或者人皮肤内引起的皮肤性疾病.2013年6月,饲养的小羊驼出现瘙痒、脱毛皮肤结痂等症状,通过显微镜镜检确诊为疥螨感染,经过使用害获灭和林可霉素治疗后,小羊驼群得以治愈.以后每年春末注射害获灭进行预防,至2016年,没有出现大面积复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