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生物群一个认识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窗口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田生物群位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保存在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是已知最古老的复杂宏体生物群,既包含了扇状、丛状生长的海藻,也有具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形态可与现代腔肠动物相比较的后生动物.这一特殊埋藏的生物群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带来了新的启示:微体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后迅速演化出宏体形态,它们底栖固着生活在较深水的安静环境中.也许,早期多细胞生物形态复杂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有性繁殖方式和世代交替现象的出现紧密相关.该时期海洋水体复杂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很可能是蓝田生物群繁盛和特殊埋藏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塔北三大碳酸盐台地奥陶系地层中的钙化蓝细菌化石共包括23属34种,按照特征组成和特定分布的标准划分出11个组合。研究表明,可以出现在礁相环境中的有1
近期在清虚洞组中发现了类似于原生拜如尼亚虫(相似种)Byronia cf.B.natus Liu,1986管壁的虫体残片,保存较好,管壁上保存有等间距的横脊,笔者等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虫体管壁横
Parapaleomerus sinensis Hou et al.,1999,a rare trilobitomorph arthropod,was first reported on the basis of a few specimens from the Lower Cambrian (Series 2,Sta
贵州丹寨南皋地区作为寒武系凯里组的命名地,发育有黔东地区厚度最大的凯里组,达340m,岩性以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和钙质泥岩为主,中部夹一套厚约18m的泥灰岩.南皋三湾剖面
交榜剖面把榔组整组三叶虫十分丰富,以掘头虫类三叶虫为主要特征,除产有大量三叶虫外,在165m的层位还发现了杷榔动物群特征分Guizhoueocrinusyui与腕足类,软舌螺以及等刺虫等共同
贵州寒武纪地层因出露广泛,发育完整,并具有各种沉积类型和丰富的化石群,一直是寒武纪研究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在该动物群中除大量古盘虫三叶虫之外,尚有数目众多的多节类三叶虫
2007-2009年间,笔者等在黄陵背斜东翼和南翼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针对埃迪卡拉系多重地层划分对比问题开展了大比例尺填图工作,共计实测和修测15条地层剖面,其中寒武系
寒武纪动物化石Olivooides因其胚胎以及幼虫胎壳表面具有独特的星刺状装饰显著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的动物类型.最近以来,关于Olivooides 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其分类位置仍
产自安徽省南部蓝田组二段炭质泥岩中的蓝田生物群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形态复杂和高分异度的宏体生物群,其中包括立体和压扁保存的丘尔藻化石.笔者通过对这两种不同保存状
《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两部经典奠定了追溯人类由来的指南,顺着达尔文的思路,对人类祖先演进历程的探索,更合理的划分似乎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狭义/近期的人类起源,即人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