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现代泥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的差异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裂是一种暴露成因的沉积构造。但是,目前对泥裂的研究,多数注重泥裂发育的影响因素,很少有专门探讨泥裂的几何学特征。在研究泥裂的影响因素过程中,多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但是模拟出的泥裂毕竟与野外自然形成的泥裂存在诸多差异,研究的泥裂类型也较为单一。甘肃敦煌阿克塞河和党河地区发育矩形泥裂、圆形泥裂、不规则泥裂、复式泥裂以及边缘翘起型泥裂。党河地区发育的矩形泥裂多边形为规则的矩形,多边形之间的裂缝竖直面呈上宽下窄梯形,边缘微微翘起,发育在平直的斜坡上,延长方向与水面平行。阿克塞河地区发育的圆形泥裂多边形呈圆形或近圆形,泥质层厚度一般较薄,呈薄膜状,发育在棕红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当中,底部为黄色粉砂岩,上下岩性明显不同,多边形内部被直线或小圆分割裂开。阿克塞河地区发育的不规则泥裂多边形形状不规则,形态各异,厚度非常薄,呈片状,泥皮具有层状结构,沿层剥离,整体具有长轴顺河道的趋势。阿克塞河地区第四纪泥质粉砂岩发育的复式泥裂,平面上由规则的多边形与圆形相互混合构成泥裂多边形。根据泥裂多边形的交错关系及发育期次,可以将该复式泥裂划分为四个级别。甘肃敦煌阿克塞河地区还发育了一种纵向上的复式泥裂,不同类型、不同期次的泥裂在纵向上相互组合。边缘翘起型泥裂表现为泥裂多边形边缘上翘,党河地区发育大量的边缘翘起型泥裂,有的边缘强烈翘起呈U形,甚至卷曲成管状,有的长条状泥裂边缘翘起呈槽状或半圆槽状。
其他文献
会议
根据东海外陆架TBF-1孔岩心沉积相特征、沉积物粒度组成、微体古生物(有孔虫和孢粉)组合、地质测年结果等,结合过孔浅地层剖面,比已有的SHF-1孔及周边钻孔,将其地层由下而上划分共9个沉积单元,分别是MIS5b期的滨岸潮坪/河口湾沉积、MIS5a期的中-内陆架浅海沉积、MIS4早期/MIS5晚期的潮坪沉积、MIS4中期的河流-滨岸河口沉积、MIS4晚期的滨岸潮坪沉积、MIS3早期的中-内陆架浅海潮
正理庄油田高89-樊142地区构造位置属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博兴洼陷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中部。近些年来,伴随着油气资源的大量消耗,东营凹陷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滩坝砂油藏作为国内新增探明储量的重要类型,越来越受到勘探工作者的重视。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测录井分析、分析测试等,对研究区沙四上纯下亚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进行研究。
济阳坳陷中,北部埕宁隆起,潍北山区,西北侧的垦东—青坨子凸起为主要的物源区。东营凹陷受物源区影响,地层东北部较厚,西南部较薄,中间厚边缘薄。构造上由于凹陷断陷期拉张,中部形成大型且复杂的断裂构造带,边缘有潜山残留,为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馆陶组顶底界面的地震解释中,顶界可观察到削截现象,为T0界面;底界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不整合界面,即T1界面,可观测到明显的上超下削现象,方便识别。测井曲线中也可
青西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带东段,东邻青坨子凸起,北邻陈家庄凸起,勘探面积330km2,石油探明储量285万吨,天然气2.1亿方,该区勘探程度低而勘探潜力大.馆陶组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逐步深入,勘探重点逐渐由大中型构造油气藏转向中小型地层及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强该区油气地质科学研究特别是沉积相的研究,对提高勘探成功率、促进油气开发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东营凹陷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北部以深大断裂与陈家庄凸起、滨县凸起相接触,南部到鲁西南隆起,东部与青坨子凸起相接,西部接林樊家低凸起-青城低凸起,是一个北断南超的中新生代箕状断陷。胜坨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断裂带的中段,北靠陈家庄凸起,南接中央断裂背斜带,东部为民丰洼陷,西南部为利津洼陷。前人研究得出,研究区目的层主要发育的沉积相为近岸水下扇沉积相与滑塌浊积扇沉积
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东南部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东面为青坨子凸起,西与惠民凹陷毗邻,南部地层与鲁西隆起、广饶凸起相邻,北面则以陈家庄-滨县凸起为界。其中生代盆地是经过印支、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改造,地层遭受强烈剥蚀的残余盆地。长期的油气勘探表明,中生界油气藏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但相对于东营凹陷新生界而言,中生界油气藏勘探程度较低。受地震资料及钻遇探井较少等因素影响,导致对东营凹陷中生界残余地层特征及分布
会议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世界低渗透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典型代表。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体系可以评价出有利的勘探目标,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指明方向。根据层序地层学,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统延长组纵向上划分为长10—长1,从湖进到湖退,经历了湖盆的形成—扩张—萎缩—消亡的演化历史。长7沉积期为湖盆发展的全盛时期,是该组主要的生油岩系,主力油层有长4+5、长6、长8等。
随着印支期南秦岭勉略洋盆闭合,华南和华北两大块体最终拼贴、构成中国大陆的基本轮廓。秦岭-大别印支造山作用标志华南和华北两个块体的汇聚拼贴,代表东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关闭,该造山带大陆深俯冲之前经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碰撞的洋陆转换,通常认为发生在三叠纪,然而对于其洋盆闭合和碰撞造山的具体时间仍存在较大争议。秭归盆地位于秦岭逆冲褶皱带东段南缘,是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沉积序列和碎屑来源上与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