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干流水体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特征、空间分布、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

来源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运行十年学术研讨咨询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威胁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干流19个采样点采集的表层水和沉积物样品,系统开展了2015-2016年放水期(6月份)和蓄水期(12月份)库区干流16种PAHs的浓度特征、空间分布、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015年和2016年水体∑PAHs分别为8.7~101.7ng/L(均值40.5ng/L)和3.9~139.3ng/L(均值44.3ng/L);沉积物中的∑PAHs分别为202.0~2,055.6ng/g(均值954.1ng/g)和185.5~1,071.8ng/g(均值498.2ng/g).放水期水体∑PAHs比蓄水期显示出更大的波动性,但∑PAHs在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的分布没有显著规律性.与国内外河流比较,三峡库区水体∑PAHs含量相对较低,但基于国外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部分采样点水体PAHs单体(如Ant、BaP等)存在间歇性超标问题,三峡库区沉积物中∑PAHs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水体及沉积物中∑PAHs需加强监测.基于比率分析,水体和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热源,如生物质、煤、石油和其他燃料的燃烧.
其他文献
本文从防洪、航运、发电、洪水资源利用、泥沙减淤等调度需求出发,拟定了汛期不同时段的水位动态变化方案,并重点探讨了新水沙条件和实测水沙条件下,不同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方案与泥沙冲淤变化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由于2003-2012年入库沙量基本是新水沙系列的2倍,水库运行10年,总淤积量及145m高程以上的淤积量也基本是新水沙系列的2倍左右;无论何种水沙系列,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方案在水库淤积量、库容损失等
climate change should have to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volved with the fish conservation in yangtze river.in recent 50 years,the temperature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gradu
受到三峡水库蓄水等影响,库区重要支流的水环境已发生明显改变.本文对2017年龙河回水水域(包括干流参照断面)的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定期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硅藻与隐藻为主,浮游植物藻密度在7.0×104~3.31×107cell/L范围内变化,4月与8月浮游植物生长旺盛,回水区LH002断面密度较高,敏感水域LH003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好.此外,龙
本文是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三峡地区特有珍稀植物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简述了三峡特有珍稀植物保护过程中前期野外调查、迁地保护、繁育研究及生态修复等环节,并就各环节关键技术作简要叙述.结合现阶段在三峡特有珍稀保护中已取得的成就与优质资源推广利用,提出下阶段珍稀植物保护工作展望.
为了系统了解三峡水库175m蓄水运行后,坝前最大支流香溪河水体营养状态变化,为水库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011-2016年对香溪河水体营养状态指标进行长系列的野外观测,分析了三峡工程175m蓄水后,香溪河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动态变化.成果显示:香溪河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年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最大值出现在每年4-9月,最小值通常出现
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长江中下游宜昌江段共收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433尾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宜昌江段鲢的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6-7月为盛产期.繁殖群体体长310~927mm,体重600~17090g,由3~7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3龄群体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繁殖贡献率也最大.雌雄性比为1.43∶1,雌雄群体间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MHCⅡf和MHCⅡ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个体、30尾子中华鲟子一代个体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ⅡB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68bp.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95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0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一代群体30个样品的96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8条特异序列(单倍型)
三峡工程运行后,根据现行调度方案,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水库消落区,这一区域既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也是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本文在介绍试验性蓄水十年来三峡水库消落区特点和已开展的监测、科研、示范、调查和规划的基础上,总结了三峡后续工作中消落区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趋势及治理成果,分析消落区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阶段消落区保护与利用建议.
随着气候变化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三峡水库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得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关注.本文在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两个完整水文年开展了三峡水库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温室气体的扩散通量、冒泡通量和消气通量调查,共计29个监测断面分布于三峡水库朱沱到坝下的干流和典型支流区域,获取了温室气体通量、水体碳含量、水环境参数及气象指标等基础数据,开展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监测
本文通过总结已有的监测研究资料,分析了长江中游干流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包括产卵场、繁殖时间、繁殖规模、种类组成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长江中游四大家鱼早期资源不断减少;三峡水库蓄水后,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分布变化不大,早期资源量明显降低,产卵活动推迟,鱼苗组成以鲢鱼、草鱼为主;三峡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中游监利断面四大家鱼早期资源量呈现增加趋势.建议采取持续开展监测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