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团队中创新项目成员与团队关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来源 :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项目已经成为实现创新驱动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对创新项目组织中成员绩效和团队产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并基于知识管理的桥梁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创新项目团队绩效和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仿真结果发现:(1)团队产出和成员绩效之间存在着正反馈回路;(2)领导类型和团队异质性对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项目中后期,而知识子系统对这种变化的影响起到了缓冲的作用;(3)关系型领导更有利于创新项目团队的发展,任务型领导在项目前期有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知识积累;(4)团队异质性对个人绩效和团队产出具有正向影响,但增加的幅度会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基于Moore提出的商业生态理论,结合国内外创业环境的现有研究,对高校创业环境进行角色定位,阐述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高校创业环境内涵,构建了高校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Vague集的多准则决策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选取陕西地区高校进行实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校创业环境的依据.
以创业事件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对4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基于结构方程深入探讨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课堂教育、师资力量和环境支持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合意性感知和可行性感知在调节实践教育和活动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可行性感知显著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合意性感知不明显;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对创业的两种感知影响显著,活动教育和师资力量的影响稍弱,环境支
大学是创新集群最重要的创新主体之一,是创新的发源地,理论和实践研究均表明大学在创新集群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提升大学创新能力的政策出台,如何发挥大学在创新集群中的作用成为学术界和政策界研究的热点,而对此的首要前提则是明晰大学在创新集群中真正扮演的角色.因此提出大学在创新集群中的功能包括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及创新文化倡导,并对其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大学发挥其在创新集群中
近年来,学费的日益上涨、人们对多元专业知识需求膨胀、居民收入不及学费的上涨幅度越益明显,教育行业部分出现了不易化解的矛盾.在这个大的环境下,本文提出了教育分期创新付款新模式.教育分期付款方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型金融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金融创新持续推动金融发展的需求,一方面解决"上学难"的问题.教育分期付款模式让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商机.本文第一部分对当前的教育情况做了较明晰的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受到关注.协同创新理论强调通过突破多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协同创新网络可以发挥出1+1>2的效果.因此,本文探完了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分别从协同主体、协同环境以及协同模式三个角度对电子科技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TI:GER(技术创新:产生经济成果)"人才培养项目进行分析,得出启示.
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改革创新的关键点.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以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为导向,推动产业升级的研发机构,其业务的良好运作,有利于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主体整合技术优势,推动科技、经济及创新等融合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产业技术人才是推动该项工作的关键力量,他们的数量、素养直接关系到产研院的运作效率.摸清产业技术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培养、落实培养方案,是提升该人才群体创新能力、工作效
国家间追赶既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现象,又是学界多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制药业中成功与不成功的"追赶"案例,通过分析成功案例中的相似点,以及不成功案例与成功案例的差异,初步论证了基于科学的行业中的"追赶模式".它与基于技术的行业中的"追赶"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基于科学的行业中的"追赶"依赖于科学与产业的互动作用.研究发现,这种差异至少源于在基于科学的行业,制造能力难以直接提升为产品创新能力
本文以1996-2014年鉴中中国航天航空制造业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中国航天航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进行区域性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三大区域的技术创新发展不均衡、不稳定,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略低,存在投入产出冗余,且目前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主要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急需调整投入产出的配置比例,提高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
"互联网+"战略为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当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积极进行创新发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将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耦合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作关系,探讨了包含动因、要素及开放式螺旋模式的耦合机制.同时,以小米公司为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中国科技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
随着技术动态性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对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维持竞争优势愈发重要.基于知识视角和过程观,本文研究了完全模仿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与自主创新三类技术创新模式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作用机制以及共同愿景的情景调节作用.基于105家中国汽车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对新产品开发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共同愿景增强自主创新对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促进作用,削弱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