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道教诗歌中的游仙诗

来源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地区的道教文学丰富多彩,道教诗歌尤为兴盛.其中的游仙诗对于探讨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或理解道教的教理教义都有一定的帮助.从历史上看,中原地区游仙诗主要有文人游仙诗和道人游仙诗.其作者主要有"三曹"、嵇康、阮籍、何劭、郑道昭、庾信、吴筠、洪亮吉等;从有无情感寄托来看,中原地区的游仙诗又分为有寄托的"坎咏怀"和纯游仙的"列仙之趣".而"列仙之趣"又由仰慕神仙、作者自游、仙人自游和人仙共游这四部分组成.
其他文献
《汉书·艺文志》著录名家著作有七种:《邓析》二篇、《尹文子》一篇、《公孙龙子》十四篇、《成公生》五篇、《惠子》一篇、《黄公》四篇、《毛公》九篇.后世学者研究名家,
民间风俗与文学名作之间常常存在互动的关系,韩愈的《送穷文》便是一个典型例证.一方面,中唐时期盛行于民间的"送穷"风俗启发了韩愈的创作灵感,影响了《送穷文》的内容和形式
开封图书馆藏宝卷版本共9种,包括8种刻本和1种石印本,皆刊于清光绪至民国宣统年间,其中6种版本《中国宝卷总目》未予著录.《观音济度本愿真经》由河南众信善刊行,《高王观音
小莽苍苍斋藏有周星誉致张星鉴信札两通,为周星誉集中所未收.内容涉及周星誉任翰林院编修、实录馆纂修官时的生活、思想、交游等信息.信中周氏对张星鉴文章经术冠冕儒林的赞
以"修齐治平"为人生要义的儒家思想一直以其乐观主义而成为中国人政治、社会伦理生活的指导思想,而与先秦儒家同处轴心时代的古希腊却发展出了恢弘的悲剧艺术,且悲剧意识一直
《史记》和《战国策》都是研究战国纵横家张仪形象的重要典籍.在《战国策》基础上整理成书的《史记》虽然经过核查,避免了很多《战国策》中的错误,但是因为当时战国时期史料
玉门关奠基于两汉,中经魏晋过渡,在唐代大举进入文学世界,成为庶族地主阶级最具代表性的政治情结.从感情色彩上看,唐代涉及玉门关的边塞诗以慷慨悲壮、凄凉伤感为主.唐人的玉
考索清代河南著名心学家、夏峰北学后劲马时芳所交游者,以其乡里禹州为中心,北至京城南至江西,梳理马氏在学术思想上的师承、与同辈的切磋,以及对门生后辈的影响,了解当时儒
  作为电影产业发展“软实力”标志之一,后电影市场越来越受国内电影产业工作者的重视,其市场开发也被提上工作日程。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存在的后电影市场观念淡漠、市场准备不
渤海王国为古代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的王国,因其王大祚荣建国后积极派遣贵族子弟及文人学习唐代文化,使其在诗歌、散文和民间文学等领域有长足发展,诗歌尤为突出,但灭国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