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实践

来源 :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不同创新类型,创新创业可以分为发明性、改进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三种模式.发明性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缩短研究成果与应用的距离,创新点在于产生原创性技术;改进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于客户需求与分析,创新点在于"技术新应用"或"客户体验创意";商业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侧重点在于创业者综合素质,创新点在于"商业模式创意".在发明性和改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培育和创业教育是分开进行的,创新培育依靠创新生态系统,创业教育依靠课堂教学.在商业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培育和创业教育是同时进行的,可以通过创业课堂教学来实现.
其他文献
材料(高分子)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高分子新材料领域,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高校材料(高分子)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几大举措.
众创空间引导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型服务平台的统称.在创新2.0浪潮下,高校众创空间正如日中天地发展,成为创业者聚集的港湾.然而,对于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掌握了它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享有它带来的惠利.
从2008年开始,"90"后正式步入大学校园,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由拥有青春年华的"90"后构成.与"80"后相比,"90"后的大学生个性更鲜明,自主意识更强,更加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如何针对不同性格的"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教育工作成为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文章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出一套针对"90"后不同性格的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工作的方法.
体验式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要站在大学生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而体验的前提是参与,如果没有参与,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旁观,而不亲自参与其中,并在参与中思索与体会,仍然得不到真正的体验.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愈容易成功、愈令人难忘.所以只有整合多种感官刺激,才能获得欢迎.
主动性人格作为个体内部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对创业意向、创业动机、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实践起着重要影响.通过创业精神、创业榜样、创业实践和创业文化的构建和完善,可有效促进主动性人格的养成,以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参与率和成功率.
文章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和分析,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从与多方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打造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多维协同粤港的高端、优质资源,构建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协同创新育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覆盖和相互融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创新
目前,中国创客的主体是青年,青年的主要来源是高校,高校内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学生,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高校"众创空间"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现在高校"众创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作为"双创"教育的重要栽体,既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更要适时转变教育教学仍至自身发展的理念.本文对国内外创客空间的发展建设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性和大学生的主体性,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和榜样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角度,探讨了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存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树立从精神价值转向物质价值的目标,根据地域特色、办学定位,结合专业特色,整合资源,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机制,培养创新人才.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应用型本科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创客教育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创客空间是创客教育的主体,创客空间的蓬勃发展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入分析创客空间的特点,基于创客空间对应用型本科进行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