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源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第五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t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是常见于人类感染的非发酵菌,常会造成严重的医院内感染,包括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继发性脑膜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菌血症等,甚至导致人死亡.目前,对于动物源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动物感染或者带菌情况的报道,尤其禽类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仍鲜有报道,故探明其在禽类的感染率或者有否人源菌株感染禽类等流行病学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公共卫生意义.本课题首次开展了不动杆菌在家禽中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对流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本研究对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的发病蛋鸡的肝脏、脾脏、肺、气管和十二指肠等450份病料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的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和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共分离到2株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率仅0.44 % (95% CI,0.1-1.6).2株鲍曼不动杆菌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且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均达到7.09 ×107CFU/0.5 mL.这为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禽类的致病性以及其感染的流行情况等提供了材料基础.为了更好的认识禽源鲍曼不动杆菌的遗传进化地位及其溯源,本研究基于管家基因recA、gyrB、rpoB结合16S rRNA基因对2株禽源分离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化树分析表明,2株禽源分离株与人源鲍曼不动杆菌遗传距离最近,与大肠杆菌遗传距离最远,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禽源分离菌核苷酸同源性均与人源鲍曼不动杆菌的最高,高达92 %-99.9 %.以上结果说明禽源分离菌可能由人源菌株进化而来,这显示了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证明了recA、gyrB、rpoB基因联合16S rRNA基因可用于不动杆菌属菌种鉴定,探索了一种鉴定该菌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2015年8月以来,河南省部分地区养鸡场出现以发病鸡表现心包积液、肝炎为特点的肝炎-心包积液综合症.该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研究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流行规律以及防控手段,我们对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疫病检测中心所收集的215份疑似病例进行调查统计.PCR结果发现,接诊病例中有141份为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分别来自全省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该病毒引起坦布苏病毒病,又称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卵巢炎,是以产蛋率、采食量显著下降,出现脑炎样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新型传染病.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扩增鸭坦布苏病毒XT株NS1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GBKT7,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GBKT7-NS1.重组质粒转染Y2H酵母,经诱饵的毒性和自激活试验说明构建的
鸭甲型肝炎病毒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病原之一.本实验室先前的研究发现DHAV-1诱导成年鸭肾脏发生了瞬间的细胞因子风暴,并在肾脏中极散在的分布以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然而,DHAV-1感染雏鸭对肝脏所产生的影响还没有确切的报道,所以,我们建立了动物模型,分别感染DHAV-1强毒株CH株和免疫商品化疫苗CH60株,肉眼和显微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中病毒拷贝数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结果发现
α疱疹病毒ICP22蛋白为疱疹病毒五个早期蛋白产物之一,其表达产物对激活病毒自身早晚期基因的转录表达起重要作用,是实现疱疹病毒裂解性增殖的基本前提.此外,ICP22蛋白还涉及与多个病毒基因或宿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影响病毒的复制、潜伏感染、免疫逃避、病毒粒子出芽和包膜等多个生理过程.然而鸭瘟病毒ICP22蛋白是否具备与其同源物相似的蛋白功能尚不明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鸭瘟病毒双拷贝US1基因编码的IC
会议
背景:鸭瘟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 UL41基因编码蛋白和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病毒宿主关闭蛋白(virus host shut-off,VHS)同源,在α-疱疹病毒亚科中高度保守,已有许多报道证明HSV-1 VHS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但目前并没有关于DEV UL4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将DEV UL41 基因
Ⅰ型鸭甲肝病毒的2A1蛋白是一段只含有20个氨基酸的短肽.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末尾的氨基酸NPG,与口蹄疫病毒2A蛋白完全相同.而口蹄疫病毒2A的末端氨基酸与2B蛋白的氨基酸P一起构成DxExNPGP功能基序.此基序介导核糖体跳跃功能,此功能在2A翻译完成后释放P1-2A蛋白前体,然后允许核糖体继续翻译后面的蛋白,释放的蛋白不与后面的蛋白形成肽键.而鸭甲肝病毒中的 GxExN-PGP是否介导此功能
会议
鸭坦布苏病毒(TMU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对禽类具有高度致病性,有成为人畜共患病原的潜在危险。干扰素作为宿主固有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本文对鹅1,11,111型干扰素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TMUV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无论体内、体外感染TMUV均可诱导鹅干扰素(goIFN-a,goIFN-γ,goIFN-λ)mRNA水
Mx蛋白是在IFN诱导下产生的抗病毒蛋白质,在各物种中表现遗传多样性.目前对于Mx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哺乳动物的Mx基因.迄今为止对禽类的Mx蛋白抗病毒能力及机制的研究非常有限,仅有研究显示鸡Mx蛋白可以抗流感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本实验对鹅Mx的免疫学特性和抗病毒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对健康和坦布苏病毒(TMUV)感染的2周龄鹅的Mx进行组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病毒感染可诱导免疫组织
会议
鸭疫里默氏杆菌是主要感染鸭、鹅和火鸡等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因其存在多重耐药性,很难通过药物的方式根除.目前,其耐药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鸭疫里默氏杆菌RA-CH-1和RA-ATCC株对疏水性药物戊二醛的耐受性分别为0.1%,0.01%.相应的,LptD在RA-CH-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RA-ATCC.推测,LptD在鸭疫里默氏杆菌抗疏水性药物中起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用戊二醛处理后,LptD在鸭
会议
奇异变形杆菌是规模化鸡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鸡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鸡源奇异变形杆菌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不相容组C( IncC)质粒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最早发现的与介导多重耐药相关的质粒之一,常携带头孢菌素酶基因blaCMY-2和碳青霉烯酶基因blaNDM,介导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耐药.根据质粒骨架区核苷酸序列的差异,IncC质粒常被分为1型和2型.目前,奇异变形杆菌中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