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龙羊峡库区滑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分布有许多规模大、滑速高、滑距远的滑坡群,为防止滑坡体失稳,造成涌浪危害,必须对近坝库岸滑坡体的变形进行监测.传统的滑坡体监测方法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观测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等问题.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具有24h连续实时监测能力,按照搭载方式分为星载、机载、地基三种,具有数据采集时间短、采集频率高、监测范围广、监测精度高等特点,目前星载雷达的监测精度只能达到厘米级,无法满足滑坡体变形监测精度要求,机载雷达也需要解决与GPS结合的监测精度问题,现有的相关试验表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在测距4km范围内监测精度较高,为0.01~0.3mm.近些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露天矿区和滑坡体的沉降变形监测、风力发电机和桥梁的高频振动和位移监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数据是视线向的一维变形信息,而不是三维变形信息,直接应用到水电站变形监测还需要解决几项技术难题.本文将结合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研究相关的性能试验,解决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性能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的独特优势,研究解决获取三维变形信息的方法,应用到龙羊峡库岸滑坡体变形监测中,进一步推动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在水电站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推广.
其他文献
漕河大型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的一座大型交叉建筑物,渡槽长度、跨度、规模、引水流量及荷载均为目前国内和亚洲最大的.漕河渡槽体型结构复杂,抗裂性能要求高,施工
乌东德水电站为大型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其具有边坡高陡、开挖支护范围广、工程量大、工期紧、任务重、干扰因素多、安全风险大等特点,且下层边坡开挖需待上层边坡支护完成后进
会议
本文通过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泄洪底洞进口边坡和侧槽溢洪洞进口高边坡处理设计,阐述了边坡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措施.采用锚索加固边坡,可以充分利用边坡岩体的自稳能力,与
小湾700m级高边坡"高清坡低开口、陡开挖强支护、先锁口排水超前"的施工方法创造了良好的效益.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大胆探索新工艺新技术,专题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巨型高陡边
为适应新时期特大跨径渡槽的建设,在消化吸收连续刚构桥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桥槽合一"的技术路线,创新性地提出了连续刚构渡槽独特的"变箱变截面箱梁"的主梁构造.在对新型
会议
针对辋川河李家河水库枢纽坝址段河道弯曲、河谷狭窄的特点,经技术比较选择了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即碾压混凝土拱坝挡水,坝身表孔和泄洪底孔联合泄洪、引水洞布置于坝体左岸
龙滩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进水口高边坡是典型的倒倾蠕变岩体边坡.倒倾蠕变岩体的坡体体积约1288万m3,进水口开挖后,形成最大组合坡高达420m的倒倾蠕变岩体边坡,该边坡是否会发
探讨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超声层析成像检测技术联合进行水电站运行期引水隧洞检测的思路及方法.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超声层析成像检测技术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
会议
通过对下坂地电站厂房出口部位高边坡地质现状的详细分析,根据不同的地质现状及部位,分六个区域.经过对六个分区进行研究,对不同区域依据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最终
近年来,由于地震、暴雨等引起的大面积山体、高边坡滑坡等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造成的生命和经济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坝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大量开挖,形成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