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岩土边坡自动化监测与预报系统

来源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用于岩土边坡监测与预报的集成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①先进的常规岩土边坡监测设备,包括测斜仪.空隙水压计等,其监测数据实现了自动化收集、存储、发送和分析;②多天线全球定位(Multi-an-tenna GPS)设备.经过对标准GPS的改进,研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密度的多天线GPS设备,用于岩土边坡表面位移的监测.先进的常规岩土边坡监测设备和多天线全球定位设备构成一个集成的岩土边坡自动化监测与预报系统.所有的监测数据存储于一个数据库,用于对岩土边坡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分析.初步的应用证明了该集成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计算机模拟,是近代计算机技术在岩石力学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现场观测得到的结构面数据只是有一维或二维的分布特征,而且通常包含采样误差.所以必须经过处理,消除采样误差后,才能用体视学的方法推求三维结构面的分布参数.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数据是根据三维结构的分布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法抽样生成的.而结构面三维网络的图形显示可用Visual C++结合Open GL技术实现.本文归纳了
本文采用统一强度理论作为岩石的破坏准刚,根据空腔膨胀理论求解了弹体在侵彻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求出了弹体以450~1400m/s的初始速度撞击岩石的侵彻深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弹头形状、及强度理论参数b对侵彻深度的影响.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了岩石的非均质性对其强度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岩石的均质性越差时,岩石微结构的细胞元的力学特性差异越大,岩石整体的力学特性较微观结构的细胞元的平均力学特性越小,岩石变形的非线性特征越明显;反之,岩石微观结构的细胞元的力学特性差异越小,岩石整体的力学特性越接近较微观结构的细胞元的平均力学特性,岩石的线性变形特征越明显.
黄土在自重及其上覆荷载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沉积过程,主要在竖直向力的作用下固结稳定,所以可能产生竖直向和水平向以及介于水平和竖直之间的斜向的力学性质不同.本文应用常规的力学特性试验方法(压缩、直剪、无侧限压缩、三轴压缩试验),对西安某黄土梁洼地区的Q黄土进行了竖直向、水平向及斜向不同角度(0°,15°,30°,45°,60°,90°)黄土试样的常规力学特性试验,得到了不同取样角度取得的试样不同的力学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几项新技术,包括高容重模型材料NIOS的采用、三维复杂地应力场的生成和监控技术、洞室群施工过程模拟中的隐蔽开挖技术和内窥监测等等.目前这些新技术已成功用于某超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洞群的施工仿真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取得满意的成果,并对设计方案起到有力的支持和验证作用.
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先进的伺服试验机成功地开展了煤的直接单轴拉伸特性的试验研究,获得了煤的直接单轴拉伸全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加载速度对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的影响,探讨了直接轴拉伸条件下煤的弹塑性特征及其各向异特征,并与单轴压缩和压裂拉伸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在形状上相似,但峰值前后的弹塑性特征差异显著;直接拉伸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在峰值后区域呈典
本文从工程中易控制的含水率和干密度出发,对非饱和压实黄土的压缩和湿陷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干密度和含水率的控制范围,从而减小了压缩和湿陷变形,降低工程病害的发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基于平均主应力对岩石抗剪强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了莫尔—库仓强度准测的修正型式.通过一些岩石真三轴的强度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强度准则的合理性,并进而探讨岩石的抗拉强度特性.
水布垭地下厂房洞室围岩及建筑基础为薄一中厚层岩体,包含地层较多、岩性复杂.沿厂房轴线开挖勘探(试验)斜洞,进行原位岩石力学试验和声波测试,取得了较完整、全面的岩石力学参数.在一个工程部位进行如此大量的原位试验在各类水利工程中并不多见,其经验对地下洞室岩石力学研究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作为三峡施工科研专题"长江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变形稳定反馈分析及预报"的一部分,研究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二维弹塑性以演分析方法、基于均匀设计的三维弹塑性反演分析方法、基于复合优化型算法的弹粘塑性反演分析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均匀设计的三维渗流反演分析方法,它们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构成了边坡反演问题的基本方法与体系.将这些方法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获得有重要工程意义的结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