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抗凝药物对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12例6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总结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矫形患者进行做好基础护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防治护理、用药指导护理及功能锻炼护理,使患者早日出院并出院后的做好延续性护理。结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是患者治疗基础,规范的及时的病情观察是治疗的关键,早期的并发症的预防干预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前提,适时适度的功能锻炼是患者重返社会的保障,出院后的延续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ultimodality 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iatrogenic neurologic deficit in severe thoracic deformity surgery.The monitoring outcome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腰穿针引导钢丝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关节镜下腰穿针引导钢丝固定治疗ACL下止点撕脱骨折32例。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骨折块,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钻引导器由关节外向关节内骨折块上钻孔制两骨隧道,置入腰穿针后,通过腰穿针穿钢丝,皮下胫骨前缘打结固定骨折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膝关节不稳症状,所有患者均系新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spinal tissu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patients.Methods:Tissue samples from 10 AS patients and 10 control subjects were obtained.Hematoxylin
目的:关节镜下探查ACL重建术后移植物重建情况以及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后行关节镜下再次探查.将所重建之异体肌腱划分为两组:直径小于等于8.0mm组,直径大于等于8.5mm组.
目的 比较Topping-off和PLIF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在腰椎退行性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共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入组手术治疗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采用Topping-off技术和传统PLIF技术各30例,分别对两组病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前及术后的ODI功能指数、JOA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腰部症状的改善情况。
目的:总结肌电监测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半切脊髓损伤的躯干弯曲及痉挛性瘫痪的步态异常的效果,探索对类似罕见病症的一种易于接受的阶梯疗法。方法:2013年至2015年我科收治的肌肉痉挛导致躯干或肢体畸形,多处求医不得治疗的患者40例,男30,女10例。
目的:探讨间隔屈伸膝关节结合徒手淋巴引流患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75位患者分为对照组(D)、MLDT组(M)和综合治疗组(Z)共3组,每组25例.D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护理,M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徒手淋巴引流"方法,Z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MLDT+间隔屈伸锻炼膝关节"方法.
目的:探讨平行双重建钢板固定方法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后壁骨折57例。病例选择:CT示髋臼后壁骨折的髋臼后壁缺损>40%,或关节内嵌塞游离骨折块,或骨折移位>3mm、并对髋臼负重区有明显影响者。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lassic button method and pullout button method on the treatment of open central tendon inj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