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皮肤的病理生理改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国际特应性皮炎、皮肤病遗传、银屑病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期是指当卵子遇到精子变成受精卵,直至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排出的整个过程,在妊娠期间会导致HCG、雌激素、孕激素、HPL、人绒毛膜促皮质激素等一系列激素水平的不稳定,从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皮肤系统由于其明显的视觉优势,它的变化总是格外引入注意.
其他文献
目的 使用SF-36量表及HAQ-DI、VAS、SAQ量表综合评估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资料进行比对.方法 分别对9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进行HAQ-DI量表、VAS、SAQ量表的自评打分,其中42例患者完成SF-36量表.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搜集年龄、性别、免疫指标,皮肤及各系统受累情况等临床信息.
会议
目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不明,近年来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某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的改变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会议
目的 检测不同严重程度药疹患者血清中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regulated chemokine,TARC)、皮肤T细胞虏获趋化因子(cutaneous T cell-attracting chemokine,CTACK)和IL-1O的浓度,并分析不同趋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趋化因子在不同严重程度药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会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或器官病变,可能通过遗传和免疫学等机制发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PD-1/PD-L1信号途径在T细胞负性调控维持免疫耐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被认为是参与SLE发病进程的候选基因.目的PD-1信号的异常是否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
会议
目的 探讨甘草酸单铵对肿瘤坏死因子α所诱导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趋化因子产生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传代,对甘草酸单铵和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CCK-8细胞毒性检测;将培养的细胞分为三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肿瘤坏死因子α组(10ng/ml),C组为甘草酸单铵组(用0.05mmol/l、0.5mmol/l、 5mmol/l三种不同浓度甘草酸单铵预处理细胞后,再暴露于10
会议
目的 探寻人工性荨麻疹与精神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关联性,为人工性荨麻疹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观察对象包括3组,分别为人工性荨麻疹组100例;寻常疣患者组10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症状量化评分测验,依据各组得分计算标准分与精神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会议
目的 本研究对国内核心期刊(1998年-2012年)发表有关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文献评估疗效判断标准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根据循证医学方法,采用频数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目前国内核心期刊慢性荨麻疹相关疗效判断标准的使用情况与适用范围.
会议
目的 无肌病性皮肌炎是皮肌炎中比较少见的一类,其仅存在皮损而缺乏典型的肌炎症状常被误诊,本文报道了一例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并进行了相关知识复习,以求对今后的诊治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患者,女,57岁;因面部红斑2年余,躯干部红斑1年,加重半月来诊,临床表现前额、眶周及鼻部见紫红色斑,颈前V字区、前胸及后背见散在大小不等紫红色斑疹、表面见弥漫点状角化,双上臂散在紫红色斑疹,表面少许细糠样脱屑,双手掌指关
会议
研究目的头孢曲松耐药淋球菌的出现和播散严重威胁淋病奈瑟菌感染的防控.本研究在我院性病门诊的淋球菌抗生素敏感性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并分析头孢曲松低敏菌株的基因分型及耐药相关基因研究方法自201 1年4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性病门诊连续采集具尿道炎症状男性患者尿道淋球菌株,以平板稀释法确定头孢曲松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头孢曲松低敏株(MIC≥ 0.125mg/L)中筛查头孢曲松耐药相
会议
目的 探讨手术去除部分甲母质治疗嵌甲手术范围的精确量化.方法 随机选择嵌甲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例患者去除甲母质的外侧界线均以甲母质最外侧缘,手术范围内侧缘的体表标志:A组:远离甲侧皱襞0.1cm;B组:远离甲侧皱襞0.3cm;C组:远离甲侧皱襞0.5cm;术后一年统计患者的复发率及患者对美观的满意度(用美观满意度评分表评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