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七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狭窄可分颅外段狭窄和颅内段狭窄.常因种族、地区、生活方式和遗传背景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近年研究发现,亚洲人群颅外段病变有增多趋势.有研究报道,中国的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造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比较常见,丁建平等报道颅内动脉狭窄占37%,颅外狭窄25%.目前,国外机构对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还比较少。国外研究己在有症状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TCD检测到了高的栓子发病率,从而为在低灌注区域的栓塞机制提供了可能依据,因此认为栓子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是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打破了以往的观点:重度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梗死与狭窄远段脑血流减少相关的低灌注学说。对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治疗手段的选择和二级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80%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如典型的偏瘫垂足、划圈步态,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回复就显得极为重要.本科对偏瘫患者进行了功能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合并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的疗效.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正逐年上高,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肝病.由于发病隐匿,患者常无症状,不易察觉,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FLD并非单纯的良性病变,包括非酒精性单纯脂肪肝(nonal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脑外伤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两者的共同特点是脑组织损伤后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偏瘫导致的运动障碍的后遗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担.因此,脑外伤/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已经成为脑外伤/脑血管病治疗的必不可少部分.经过2年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显
卒中后偏瘫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下肢功能障碍的恢复程度是影响卒中后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早期肌力及肌张力的减低,易导致患者下肢肌肉萎缩、运动无力,中晚期患肢肌张力增强,肌肉活动呈挛缩化状态易导致关节畸形,下肢出现反常运动模式,下肢运动平衡失调.如何有效改善早期患肢肌力恢复以及防治恢复过程中由于肌张力增高、肌肉挛缩而出现的异常运动模式一直是临床康复治疗的
脑卒中后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参与为增加肌力和体能而制定的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肌力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发病急、病死率高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系统而科学的心脏康复治疗对AMI急性期恢复和保持患者最佳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做综述.早期心脏康复提高了心血管工作效率和冠状动脉血流的储备能力,有利于心脏的康复;同时能改善侧支循环,减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有效防止心绞痛及降低
随着生活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定期进行体检可对保障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定期进行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以老年患者占较大比例.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对体检工作的要求也更高,常规体检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今体检要求.为适应此种变化,应将健康体检路径应用于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为体检人员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体检效率及满意度.近年来临床将健康体检路径应用于体检中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为了探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笔者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骶管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中药熏蒸治疗.两组每个疗程均为10天,2个疗程后观察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减少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病人也日趋增加.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饮食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但糖尿病普通饮食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重视健康教育实际效果,以致于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简单,没有结合当地饮食情况、季节、患者本身饮食喜好等.精准化饮食指导恰恰可以弥补普通饮食教育的不足,这种“量身制定”的饮食教育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健康状态由过去单纯的患病者和健康者两类人群转变为患病者、健康者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人群.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仅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不过占15%左右.这就说明中间人群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类中间人群所属的状态就是逐渐开始关注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虽然不被现代医学认为是病态,但在工作生活中却时刻困扰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