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支架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来源 :第六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暨汪忠镐血管论坛、首届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can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接受腔内支架治疗的6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病人,狭窄程度均大于70%,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1年时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69例患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98.6%。1例失败后改行急诊旁路移植术,1例术后6个月时死于心梗,1例3个月后失访,剩余66例患者被纳入随访分析。66例支架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1)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收缩压:132±24mmHg比163±34mmHg;舒张压:78±11mmHg比89±17mmHg,P均<0.05)。高血压治愈率6.3%,改善率81.3%,获益率87.5%。(2)血肌酐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107.8±35.4umol/L对104.1±33.8umol/L,P>0.05)。肾功能改善率13.6%,稳定率72.8%,获益率86.4%。结论: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手术成功率高,并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长期控制和稳定肾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12例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6.3岁。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性病史,平均19.3个月(3月—48月),间歇性跛行距离为50米-200米,平均125米。其中静息痛5例(42%),足趾坏死3例(
目的:探讨K型技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应用K型腔内成型技术治疗15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66岁。全部病例有明显肢体缺血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11例(73%),平均距离88米。静息痛4例(27%),足趾坏死2例(13%)。辅助检查结果提示:腹主动脉远端-双髂总动脉闭塞伴一侧股浅动脉局限性
目的:应用Perimed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Lewis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血流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鼠后肢急性缺血后血流变化特点。方法:切除lewis大鼠左下肢股动脉制备急性后肢缺血模型,于术后2d,7d,14d,42d及49d时健侧和手术侧肢体进行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血流,血压检测。于术后7d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结果:患肢血流在术后7d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28d血流最低,术后49d恢复到对侧(正
目的:探讨影响动脉硬化性锁骨下动脉支架远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白细胞计数、抗凝药的不坚持服用(即停用3天以上)、支架放置术后残余狭窄(即直径狭窄率大于20%)、血脂、血压、血糖等是否是降低支架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用x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支架通畅组(139例)与非通畅组(15例)术前白细胞计数、抗凝药的服用、支架残余狭窄、血脂、血压、血糖等的统计学差异。用x2检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疗法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经验。方法:自2005-2009年间,本科应用局部压迫疗法治疗24例由动脉穿刺引起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22例经压迫治愈、2例压迫后行手术治疗。前后有动脉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结果,以判断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彩色多普勒B超复查肢体动脉血流信号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5年,均无局部假性动脉瘤复发或肢体出现明显缺血症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与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疾病组与非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性疾病组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缺血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非缺血组患者(P<0.01)。结论:炎性细胞及血小板等参与了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疾病的形成过程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救治体会,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救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0例。其中3例于手术后36h内因毒素吸收死亡,4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大面积心肌梗塞死亡。存活18例者中3例行膝上截肢术,余15例患者痊愈。结论: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主要方法之一,连续肾替代治疗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手术死亡率的重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3月95例下肢ASO患者经保守、不同术式手术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90.5%)患者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年)。随访期间,保守治疗组44例得到随访,其中14例有效,3例加重,余未见明显变化;外科治疗组42例得到随访: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通畅率为96%(24,25),其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网状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8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网状静脉扩张症的患者26名,女性24名,男性2名,平均年龄37(22-52周岁),患肢44条,局部直接注射泡沫硬化剂后弹力袜压迫,72小时、7天、30天、3个月病房随访。结果:26名患者平均治疗次数2.1次,末次注射结束后72小时观察网状静脉扩张闭合成功率达100%,术后7天、30天观察治疗效果牢固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3月,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各型血管损伤15例。损伤部位包括颈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髂动静脉和股动脉,病变类型表现为刀刺伤后动静脉内瘘形成3例、血管裂伤伴周围血肿6例、外伤后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损伤修复术后狭窄3例。行覆膜支架置入10例(11枚)、网状支架置入1例、球囊封堵2例、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