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驱动的甲烷缺氧氧化作用在碳酸盐岩中的记录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自生碳酸盐岩沉积在地质历史时期全球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CH4缺氧氧化作用是产生自生碳酸盐岩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自生碳酸盐岩容易遭受后期成岩蚀变,长期以来缺乏有效识别地质历史时期广泛存在的该类自生碳酸盐岩的方法.研究了三处现代(南海、墨西哥湾和黑海)和两处古冷泉(美国华盛顿州和意大利北部)发育的自生碳酸盐岩的晶格硫(CAS)的氧(δ18 OCAS)、硫(δ34 SCAS)和碳酸盐的铅同位素(87Sr/86Sr)组成,发现硫酸盐驱动的CH4缺氧氧化形成的碳酸盐岩具有特定δ18 OCAS 、δ34 SCAS斜率(~0.3),该斜率不受样品的形成年代和发育位置等环境参数控制,仅与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CH4浓度有关,并推断任何富集CH4环境(如冷泉区,上升流区,高生产力区等)沉积的碳酸盐岩均具有此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此外,还综合分析了文石和方解石中各自CAS的δ18 O和δ34 S及铅同位素数据,揭示了此前认为的CAS记录海水硫酸根的地球化学信息的观点是片面的,明确了富CH4环境沉积的碳酸盐岩CAS记录的是孔隙水硫酸根而非海水硫酸根的信息。所建立的识别地质历史时期CH4缺氧氧化作用的新方法有望为定量地评估地质历史时期中自生碳酸盐岩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提供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Jim Gray于2007年将科学研究分为四类范式,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和科学活动.油气地质实验室在过去几十年勘探历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属于地化、储集层、油气流体等领域,作为条数据它们在空间上基本是离散的,数据量仅是以M为单位;另一方面,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和大面积连片处理解释已成为油气勘探工作的趋势,从三维地震数据结合探井数据建立起的精细地质格
成岩作用直接决定着储集层的储集性能,是影响油气储集层有效性关键因素(葸克来,2012).开展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分析不同区带成岩作用的差异性,对预测有利储集层尤其是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储集层埋藏前沉积环境、物质构成以及埋藏过程成岩环境,建立起研究区成岩序列,从而刻画不同阶段储集层成岩相、成岩阶段、孔隙演化,来预测高成岩阶段碎屑岩储集层发育情况以及分布特
桂西北南丹县境内的大厂矿田已探明Sn的储量超过100万t,为世界上最大的锡多金属矿集区之一.亢马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厂矿田的东成矿带内,该矿床严格受北北西向断裂带所控制,矿体主要呈雁行排列的石英-锡石-硫化物脉穿中泥盆统纳标组钙质泥岩、页岩、泥灰岩和粉砂岩产出.
背景值是勘查地球化学研究中用于对比、剔除异常数据的统计特征值.线金属量是在测线基础上研究地球化学异常超出背景值的金属量,在数学上相当于是异常值沿测线的积分。对于储量计算,由于其矿体的复杂性,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不可能一蹦而就。利用开发的软件分别计算出加权平均品位、矿体真厚及矿段矿石量等数据就可以方便不少。本次用C#语言利用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了地质计算器。本次的背景值和线金
地球表面火山岩很多,尤以玄武岩分布广泛,次为中酸性火山岩,而以苦橄岩的出露最少,也很少受到重视.苦橄岩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形成的温度高(超过1400℃),是地球上出露的最热的火山岩.研究汇集了CEOROC和PetDB2个数据库的新生代苦橄岩和玄武质苦橄岩资料,发现苦橄岩及苦橄质玄武岩分布于新生代的各个时期,并在中新世达到峰值,说明全球新生代火山活动最热的时期是中新世,而后逐渐减弱。另外,通过对全
河南栾川矿集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卢氏栾川台缘褶皱带上,具典型的地台型双层地壳结构.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钼钨铅锌银等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集区经多年开采,浅表资源消耗殆尽.针对矿集区地质条件复杂,开展以源运储变保为指导思想,结合研究区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利用地球化学数据和地球物理反演建立三维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地球化学数据圈定化探异常区域。(2)利用大比
菲律宾金矿资源较丰富,尤其是在菲律宾板块的菲律宾大断裂的两侧分布有较多金矿床(点).马斯巴特金(银)矿床是菲律宾大断裂成矿带内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典型代表,为菲律宾第二大金矿床.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马斯巴特大型金(银)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国内相同类型金(银)矿床的研究提供对比信息。
海山铁锰结壳(以下简称结壳)是海底重要的潜在矿产资源(Rona,2003),磷质岩是其重要的发育基底,同时也是重要的潜在磷矿资源.关于结壳磷质岩基底的形成机制虽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还有大量问题存在,如:1)海山磷酸盐是通过何种机制形成的,一种还是多种?2)这些成因机制类型随时间变化又是怎样演化的,意义是什么?3)这些成因机制类型在空间上又有怎样的特征,意义又是什么?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海山结壳磷质
在新生代构造运动、季风气候与人类活动等的多因素影响下,中国东部海区形成了两类陆源物质入海的"源-汇"体系:一类是以长江、黄河为代表的大河系统,和以浙闽和台湾山溪性河流为代表的中小河流体系(Yang et al.,2015).本文测试并搜集了中国东南部中小河流的碎屑错石U-Pb年龄数据,包括:瓯江、北江(珠江支流)、九龙江、闽江、浊水溪和兰阳溪共六条河流,以揭示台湾海峡两侧山溪性河流“源-汇”体系的
日本海洋资源的立法和海底矿床的成因研究、矿床的开采的技术、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面向将来的商业性开采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在关注其专属经济水域(200海里的海底以内)的海底资源,也在积极探讨从200海里以外的公海海域获取金属矿物资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