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江南性格与文脉

来源 :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地区特有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与精神范式,与世界其他区域有异,且从无至有,不曾中断,不仅决定着长三角城市群的现在,亦将影响到长三角一体化的未来.本文以比较研究角度切入,试图总结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历史生成的独特之处,并通过对传统联系机制的江南文化所进行的挖掘,希冀对长三角一体化未来建设所需的文化认同的最终形成而有所助益.城市群本身不仅是各种物质要素在空间上集聚的产物,更深层次上,亦是非物质要素在空间上集聚的产物。江南文化的特殊意义在于,她是以中华民族为文化创造的主体结构,在中国千余年历史的生活世界中创造出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具有天然合法性‘文化理论’与‘解释框架’,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还是在探索中国传统都市文化与当代全球化的城市化潮流的对话与交流方面,其意义都是任何西方文化理论所无法替代与解构的。”当今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既有经济与资源方面的矛盾与竞争,也有政治与文化上共同的长远利益。可以说,当今决策和规划中对文化建设的严重忽视,是影响长三角区域融合难以取得进展的深层原因。因此,只有通过对传统联系机制的江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特别是江南文化的当代转型与创新,才能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提供必需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归属。
其他文献
上海存在一个庞大的"灰色"金融机构群体,因为它们不是上海金融监管区内的合法、正规的金融机构.业内人士认为,该类金融机构以外地的城商行、农商行为主,预计200家左右,且每年以20家左右的速度递增.该类机构开展的业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放、票据转贴现、理财产品的销售和资产配置、标准类资产和非标资产的投资,其业务规模约占全国金融机构间同业市场规模的1/3至1/2左右.近年来上海"灰色"金融机构的业务
长三角城市群发达经济的崛起背后是发达的金融产业的支撑.然而,在外行表面上看来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主的长三角金融业应该是国内最发达和完善的金融产业聚集地了.可对于真实的金融管理和现实操作于此的来讲,还不完善,辐射功能还没有到位,还有诸多需补齐的短板.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需要辐射,可以借助上海自由贸易区金融创新的政策,即优惠机制,将国内外的资金盘活,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打通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的机制管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群发育最充分、创新驱动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其发展态势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环境协作的碎片化困境日渐突出,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依靠辖区政府各自为政的管控型环境治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跨区域环境治理与协同发展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提出长三角区域环境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探寻增进利益共容的协同治理路径,对于推动长三角生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以江苏、浙江、安徽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据统计,占地面积21.2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城市群,2015年经济总量为16万亿元,占全国的20.4%,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4%.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更是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而金融作为现代经
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西翼中心城市,具有开阔的空间区位优势,向西可辐射六安、安庆,向北可辐射皖北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基地;同时,合肥都市圈相较于南京、杭州都市圈而言,劳动力与土地成本更低,产业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突出。合肥建设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当以上海为标杆谋发展,瞄准上海城市功能定位,根据核心城市发展需求和自身优势,借鉴国际经验,确立副中心功能定位,等高对接,错
深化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建立要素流动无阻碍、市场无分割的区域一体化目标,使区域差异化发展更具合理性与高效性,达到融入区域一体化的各方收益最大化.本文在对经济一体化与差异化的理论阐述基础上,分析了安徽差异化发展所处阶段,在产业分工、产品结构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等方面的差异化发展状况,指出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所存在产业分工、要素集聚、市场分割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影响的阻碍,提出安徽差异化发展对策
长三角地区由于地域相邻、经济互补、文化相通,具备一体化的内在需求和现实基础,从而成为中国较早开展区域一体化实践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由单纯贸易的"浅表一体化"向着覆盖经济社会生态的"深度融合一体化"方向迈进,积累了许多科学的发展经验.对长三角省市城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策略、模式、机制进行有效提炼与归纳总结,不仅可以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而且也可以为中国其他区域的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养老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但也存在诸多瓶颈和障碍.报告提出,在实施长三角区域养老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有利的宏观环境,针对当前融合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制约,着重从机制建设方面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实现路径.具体来看,应该从构建领导协调组织、系统评估科学规划、破除制度政策壁垒、构建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
201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及城市群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是各地政府部门与学术界应认真开展的研究课题.本报告结合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探讨长三角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的目标及机制等问题.智慧城市作为新时期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抓手,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综
站在21世纪的门槛内,回眺16世纪以来长三角经济社会的整合与发展,其势凡有三变:明代中后期,当着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以长江为纽带,江南内部的东西向互动愈益发展,成就了长三角历史上的第一次内部整合与对外开放时代的到来。驯致近代,随着上海时代的到来,上海取代苏州,成为了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揭幕。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三角是16世纪以后最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