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42例

来源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年全国中医儿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俗称斜头、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肿块,主要表现为患儿头向患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若不及时合理治疗,畸形会随年龄增加而加重,并严重影响外观,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及未来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本病是新生儿及婴儿期常见病,早期及时适宜的治疗十分重要,笔者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较好的疗效,小儿肌性斜颈要早发现、早治疗,年龄愈小,效果愈好,以6个月以下为佳。推拿方法的选择,手法力度的运用和穴位的准确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此外,家长的护理、配合及家庭的功能锻炼,对康复也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总结王烈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经验,提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机以血瘀为本,以毒热为标,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用药应标本兼顾,并附典型病案1例以资验证.此方临床治疗多例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疗效颇佳。
从单纯中医(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药外洗、中医推拿、针刺)和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口服联合西医、中成药口服联合西医、中药外洗联合西医、中药直肠给药联合西医两方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生儿黄疸的中医疗法提供参考.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疽方式多样,体现了其自身的优势,临床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药治疗可加快新生儿黄疽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从而缩短治疗时间,
百日咳综合征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属于中医"顿咳"范畴.导师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风痰,应以祛风止痉为主,辅以化痰,并确立"平肝熄风降逆,祛痰止痉止咳"为治疗大法,并选用古方白附饮化裁治疗,临床收效甚佳.值得提出的是,本方药中多味药为有毒之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故用药稍呆则滞,稍重则伤。在应用白附饮当中病即止,不可滥用攻伐。且白附饮此类方剂服
肺居上焦,为华盖,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为相傅之官.脾居中焦,为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升清,统摄血液.全身机体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医方集解·补养之剂第一》所云“脾者,万物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不健运,故饮食少思,饮食减少,则营卫无所资养。脾主肌肉,故体瘦而黄,肺主皮毛,故皮聚毛落;脾肺皆虚,故脉来细软也。
温胆汤临床广泛应用治疗儿科各种情志疾病,如夜惊证、多发性抽动症、紧张状态、神经衰弱等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疗效.徐荣谦主任医师自幼师从其父,独得家传,行医40余年,精通中西医,尤其对中医儿科及杂病的诊治颇有造诣,为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及通州区第一批师承导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张仲景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上方加茯苓、大枣.为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给予保温、营养支持及光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茵栀黄颗粒和中医传统推拿治疗.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黄疸消退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显著
磨牙症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症,现代医学对该症治疗效果欠佳,笔者用安胃饮加味治疗,疗效理想.现代医学认为磨牙症的常见病因是肠寄生虫病和胃肠道疾病:如蛔虫病、消化不良等;口腔疾病:如慢性牙周炎,咬合失常等;也有许多精神心理因素:如白天玩耍过度和学习紧张、情绪激动等等。所以临证之时,须详细向家长询问病情,四诊合参,针对病因治疗,以保证疗效。
急性扁桃体炎属于中医"急乳蛾病"病范畴,该病发病率高,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咽痛,吞咽困难.全身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周身不适等.望诊可见乳蛾红肿,表面可有黄白色脓点,重者腐脓成片.2012年《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证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明确了"急乳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方案中包括的证型有:风热外犯证、热毒炽盛证.升降散为温疫病主要方剂,瘟疫病病因为外感疫毒
收涩药物,长期以来,多数医家虑其有"闭门留寇"之嫌,在小儿腹泻中应用收涩药物时,慎之又慎,尤其在小儿腹泻初起更是不敢轻易使用,而仅仅局限于久泻滑脱不禁者,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收涩药物应有的作用.国家级名老中医温振英教授认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日,应师古而不泥古,借助现代医学知识,更好地发展中医.笔者有幸跟随温老学习,临床上贯彻温老的学术思想,治疗小儿泄泻时,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中西合参,合
目的:观察自拟"车葛楂苓汤"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中药车葛楂苓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西药蒙脱石散、庆大霉素颗粒口服.两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车葛楂苓汤对小儿腹泻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