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环境演化研究中的遥感技术

来源 :2004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遥感技术做为先进科技生产力,应在青藏高原环境演化研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当前,这项工作应着重在加快星载对地观测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完善机载对青藏高原环境资源观测和监测体系,加强地面接收站网和校正场建设,提高图像数据处理水平和创建“数字高原”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以全面提升青藏高原环境演化研究层次,使之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前列。
其他文献
在九龙嶂火山盆地ETM732合成图像中,解译出三组主要线性构造,EW向线性构造是基底断裂构造的残迹,NE向线性构造是控制盆地形态的主干构造,NW向线性构造则是NE向主干控盆构造的配套构造。解译出的半天塘环形构造是火山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九龙嶂火山盆地火山活动中心所在。
叙述西藏自治区TM图像土地沙漠化的遥感解译,分析该区土地沙漠化分布特点,对土地沙漠化程度以及土地沙漠化变化进行了分区研究。
本文把GIS技术应用到青藏油气勘探图形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中,用GIS系统来管理地质图件的空间分布信息,用流行的关系数据库来管理它的属性数据,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研究表明基于GIS的图形数据库,使图形数据的查询、分析、管理方便快捷,而且使数据库更加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对图形资源信息集成的研究及应用有实际意义。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遥感在荒漠化形成机理、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荒漠化评价与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介绍了藏北高原草地荒漠化和荒漠化研究现状。
在“八五”中后期和“九五”期间,我国在青藏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工作。本文从介绍油气勘探不同阶段遥感技术应用,包括遥感资料的选择与处理,遥感在油气勘探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挥主要作用的情况出发,指出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新区应用的几个明显阶段,对不同勘探阶段应充分发挥不同的优势特点和作用;在遵循油气勘探的基本程序的基础上,从中小到中大的不同比例尺精度,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到局部,从定性到定量的逐级逼
青海省遥感中心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将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应用于地广人稀的牧业区的牧草长势、雪情、雪灾及森林草场等的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的业务化和服务工作中,极大地满足了政府及有关生产部门对这些信息实时、准确及大范围监测的应用要求,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服务效益。本文就青海省遥感中心多年来,利用极轨气象及EOS卫星资料对主要生态环境要素以及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较翔实地介绍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其神奇壮丽令科学家向往,令世人瞩目。而其高昂险峻却令人难以接近,因而成为勘探程度最低、认识最差的一个地区。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展了青藏高原石油地质调查,其中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的盆地评价与地质填图是重要内容,首次完成了错勤盆地遥感影像镶嵌图及盆地远景评价。应用多种图像处理手段,提取遥感图像的石油地质专题信息,特别是岩性与构造信息,在西藏错勤盐地的区域石
应用1∶100万青海省数字卫星影像地图并结合其他非遥感因子综合分析,将全省划分为3个一级影像景观区(Ⅰ)、12个影像景观亚区(Ⅱ)和23个影像景观小区,并对各区综合影像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译分析。
本文利用GPS定点的现场实测位移观测值,在破裂带主断面上,建立起一种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的INSAR斜距向位移的分解方程,既吸纳了现场观测的真实性与精度优势,又利用了INSAR实时获取连续形变场的技术特点。通过一系列近似最终获得主破裂带上连续变化的水平及垂直同震形变曲线,为实际解决INSAR斜距向分解为水平位错及垂直位移的不惟一性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川藏公路北线是西藏与内地联系的主要干线之一,公路沿线滑坡、崩塌、泥石流、冰雪害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公路阻车断道严重,已严重制约公路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川藏公路沿线滑坡地质灾害的遥感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公路沿线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提出了公路沿线受滑坡影响的主要路段和点,为下一步新一轮公路整治改建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