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世界城市的北京历史园林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漫游,是展示历史园林辉煌一页的一种全新模式,同时也是解读北京城市深层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历史园林在北京的“鲜明特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现代园林所起的作用,作为城市的休闲场所、具有生态价值,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等等,这种特色还表现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北京城市的诞生、发展始终与历史园林相伴随,而且历史园林早在几百年之前,已经先于整个城市而登上了国际的舞台,今天在北京迈向现代国际城市行列前进的过程中,更有必要凸显历史园林当年的辉煌,展现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园林
  见证北京的城市发展
  辽南京是北京从地方性城镇蓟州转变为京城之始,随着辽宫殿的建设便出现了皇家园林,占据辽南京子城西南部范围,其中有瑶池、瑶屿、内果园等。相当于这在今北京广安门外大街南侧不远的位置。
  金代在辽南京的基础上向东南发展,改建成中都,原有辽代园林被包入皇城。皇城西部为西苑,原有的瑶池位于宫城内更名鱼藻池,此外还有浮碧池、杏林、柳庄、鹿园、果园等,其中有瑶光殿、鱼藻殿、临芳殿、琼华阁等。皇城东部,宫城之东有东苑,在辽内果园位置,保存了原有的五凤楼、迎月楼,并增建芳苑,东苑中“楼阁甚多”。皇城西北为北苑,其中除了湖泊、岛屿、溪流等自然风光外,并建有景明宫、枢光殿。
  除了中都城内的皇家园林之外,特别要指出的是郊外建有离宫别苑,在城东北郊的一片湖沼地带,于金大定十九年开始建设一处——大宁宫,通过人工造出广阔的太液池,池中筑琼华岛,岛上建广寒殿。其中的太湖石取自宋东京的皇家园林艮岳。在北郊玉泉山建有行宫,作为避暑、行猎之所。此外还有钓鱼台行宫。
  元代定都北京始,并未使用金中都,而是选择了金代东北郊的离宫——大宁宫作为新城建设的皇城区域,在太液池周围建设了大内、隆福宫、兴圣宫,三宫鼎立,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对琼华岛大加建设,岛上建广寒殿、殿南并列有延和、介福、仁智三殿,四周有方壶、瀛洲、玉红、金露等亭,并专门设有牧人室。琼华岛南设白玉石桥通往南部小岛圆坻,在圆坻上建移天殿。圆坻东西设木桥作为三宫之联系通道。隆福宫之西另建有西御苑。
  明代北京虽然在永乐定都之时对于元代都城中三宫鼎立于太液池的宫殿建置有所更改,但大的格局未变,只是将隆福宫和兴圣宫改建成园林,统称西苑,随着原有大内宫殿区向南扩展,改建成紫禁城,太液池向南侧扩建,在南部形成南海,其中部有小岛称南台,形成北海、中海、南海的园林区。太液池周围的建筑有所增加,这种改建并未影响园林占据城市中心的格局。清代则完全继承了这样的格局,同时在西北郊建起了三山五园。
  北京的历史园林
  是认知城市文化的重要节点
  北京城市不同于国际上其他世界城市之点,在于其体现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与文化,作为文化古都北京,通过这些历史园林可以清晰地解读到其中的文化与文脉。
  金中都虽是少数民族政权所建之城,在南京的基础上扩张,但其规划思想仍是模仿北宋都城的建置,即宫城、皇城、外城的三套城格局,传达了中国千百年间所推崇的儒家伦理文化的思想。但同时也继承了北宋皇家园林艮岳在都城占有重要地位的追求,在宫殿周围修建了多处皇家园林。
  元大都没有在金中都的城市基础上发展,而是选择了金代东北角的离宫作为新城的基础,其原因在于游牧民族统治者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元大都虽然也有保存中国传统都城格局的部分,如城市中有中轴线,并建有太庙、社稷,宫殿区居南,市场居北等,以体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周礼《考工记》所述的规划思想。但逐水草而居的习性使其将宫殿布置在水面周围,大都的规划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从此中国都城冲出了“考工记”的模式,居于城市中心的宫殿,也可与园林相结合了。以“中”为尊并非周围只有“九经九纬”排列着的街道,这是继宋代打破里坊制模式之后的有一次城市革命,园林进入的城市的中心区。
  明代调整元都城,改变了三宫围绕太液池建宫殿的格局,只建一处紫禁城,加强城市中轴线是对汉族儒家文化传统的回归,太液池相对宫殿而言处于次要地位。
  清代不满足仅有太液池一区的园林,在西北郊大规模兴建皇家园林,是满族骑射文化的体现;这批园林中出现骑射民族涉猎比赛的景区,随着政权的巩固,统治者接收汉文化的程度加深,对农业文明的重视,园林建设也更加汉化,园中出现了“耕织”类观稼验农景区,田圃、村舍充当园中景观,同时还有“读书”类的书院书斋景区,藏书楼、书屋、书室随处可见。这些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耕读文化的写照。
  进一步发掘
  每一座历史园林缺失的景观
  目前的历史园林,经过漫长的历史,有相当多的园林历史特点已经淡化,特别是在近代,历史园林遭受了重大的破坏,伤痕犹在,它们现在虽然已经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起着见证历史的作用,不可任意抹掉这些伤痕。但是老百姓说这些历史园林“有说头、没看头”,面对一片片草地、树林,不知所本。例如圆明园当年有上百景,仅仅从这些植被中看不到它原有的文化特色,对于这一类园林尽管被命名为“考古遗址公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身价很高,但毕竟不能满足公众的渴望,近年我们通过对圆明园的研究,对于再现这座历史园林多样景观,认识其深层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1、以时间为线索认知历史园林当年景观的变迁
  历史园林本身经过几百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使用者的变化,社会文化的演进、世俗审美情趣的变化,园林也在变化,但这些变化往往大家了解不多,例如圆明园中一般多从乾隆九年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中认识这座园林,而这仅仅是乾隆九年的事,实际的园林景观在不断地变化,有的景区从史料上甚至可以看出3-4次的改建。其中有的变化出于天灾,有的变化则是不同帝王审美意趣所致。例如其中的寝居建筑群九洲清晏,重大变化有以下几次,一是乾隆九年的状况,随之在道光十一年,寝宫区已经被改建,改掉了乾隆时期的怡情书史、乐安合,构成的院落,建起了一座三卷勾连搭的大建筑慎德堂。在道光十七年九洲清晏失火,中路被毁,重建后的建筑面貌产生了变化,这里与两侧院落之间原有的空廊被改成了围墙,同时把九洲清晏殿从七间北出三间抱厦带周围廊的歇山顶建筑,缩小成五间一字形前后廊的建筑,奉三无私殿的东西两侧也收缩了一间。咸丰五年再次改建九洲清晏殿,重新添加北抱厦。   有的园林不仅建筑有变化,山水景观也有变化,例如圆明园坐石临流中流碑亭的供水溪流,原来为山石明沟平地缓流,乾隆四十几年随着流碑亭该外八角亭明沟改成暗沟,从北部土山洞口流出。
  园林植物随着建筑的变更也有所改变。
  对于这些变化在每座历史园林中都是存在的,不仅应当对这种景观的变化进行研究,而且应当展示出来,以此来表达每座园林的历史。
  2、面对残毁的历史园林,依据档案、史料揭示其鲜为人知的景观形象
  北京的皇家园林当年只有帝王及其亲眷可以使用,偶有皇亲国戚、大臣、使节允许进入,圆明园作为特例,曾有外国传教士、画家在其中作画,因此对于园中的景物,外国传教士有过描写,并在欧洲引起轰动。例如王致诚神父曾称圆明园是“人世间之天堂”、“神仙宫阙”。1752年在英国出版了《中国第一园林特写》。是什么景观如此令他们感动?现在传世的有当时中国画家的“某某园几十景”,除此之外的景观则鲜为人知。中国的文献记载多偏于笼统,今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档案、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再现那些不为人知的景观,例如在乾隆为自己修建的归政娱老之所长春园,其中的寝居建筑群含经堂、淳化轩,全部采用彩色琉璃瓦建造,而且有多种颜色。这使我联想起圆明园中乾隆所建的方壶胜境,建成后乾隆曾说:“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把这里看成是仙境,“却笑秦皇求海上,仙壶原即在人间”。长春园的这组建筑竟然超过圆明园的朝寝建筑、正大光明、九洲清晏的规格,在朝寝类空间中,其华丽程度远在三山五园中的其他几座园林之上。这不但反映了乾隆的审美情趣和追求,同时也是使欧洲人感动之缘由吧。今天再现这样的景观,可以说明北京历史上值得国人骄傲的园林场景,说明在国际造园行列中,二百多年前中国园林早已站在“世界级别”的舞台之上。
  然而北京目前的几十处历史园林,其中许多代表着北京历史文化辉煌的重要建筑已经被毁或残缺不全,处处都有缺失的景观,有的甚至把历史园林最重要的、有特点的遗迹全部抹掉,而在其上建造现代建筑,例如香山饭店就是占用香山静宜园中宫遗址修建的。就连最著名的世界遗产颐和园,目前的面貌也未能显现其最辉煌时期的状况,其中后山、前湖都有多处被破坏的景点,依然是遗址,致使普通民众感到不容易认知,无法感受历史盛况。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虚拟再现
  北京历史园林昔日的辉煌
  采用计算机制作3维模型,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虚拟漫游北京历史园林,体味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布局与西方园林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不是采用一条轴线贯穿到底的方式,大建筑、大水池、雕塑、花木等景物一览无余。而是“虽由人作,巧自天成。”在自然山水之间点染着一组组建筑群,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对此曾经令域外人士耳目一新,例如1767年蒋友仁神父给巴比翁的信中所描述了圆明园中的景物:“你看到了一个景,它的美丽打动你,使你迷醉,而走过几百步之后,又有新的景在你眼前呈现,又引起你新的赞赏。”英国建筑师钱伯斯称:“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杰出的,他们在那上面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1775年度切斯那出版了一本《论花园构成》说,1757年钱伯斯先生所介绍的……中国人关于花园布局的观念,在英国和法国造成了很大的进步。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对当时的英国自然式园林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园林所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确实是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应当大书特书的一笔。
  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展示历史园林,绝非社会上一些浅显的观点——“复建”所能解决的。由于文化遗产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其曾经被毁的信息也不可任意消除,复建更是不合宜的。另外景观如何复建,也存在问题,例如前述的圆明园的一处景观可以有3-4种模样,按哪个时代去复建?上下天光一景,除了人们熟知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样子之外,在道光年间其主要殿宇已改成了九开间,更名涵月楼、烟雨楼,并曾在此演戏、赏月,后部的附属建筑也发生了变化,咸丰年间又加盖了天棚。这些变化并非人人皆知,其图样档案以至曾被有的学者望文生义地以为是避暑山庄的烟雨楼。
  今天,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历史园林的这些信息,知晓它在不同时期的形象,正确地解读历史。同时将历史研究和数字展示相结合,对建筑和园林遗产进行“虚拟再现”,以满足民众了解遗产、认知遗产的渴望。再有,特别是展示园林这种立体的景观,运用虚拟再现的方法,更有其独特的优势;仅仅靠历史上的“某某园几十景”的画面不足以表现出蒋友仁神父所看到的那种步移景异的园林感受,也不能充分揭示出中国园林独特的布局观念,虚拟漫游,是展示历史园林辉煌一页的一种全新模式,同时也是解读北京城市深层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今天我们需要采用这种手段更加充分地认知北京历史园林,揭示出曾经对英国和法国园林造成很大进步的“中国花园的布局观念”,揭示出中国园林在十八世纪登上国际舞台那辉煌的一幕,为北京迈向世界城市添上一笔重彩。
  (作者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我们讲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当然我们设想的是一个美好的梦,以及这个梦的实现,那么这个问题跟科学的发展肯定是有密切的关系.而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工作者更有密切的关系.我
会议
关于社会和文化经济是社会的物质基础,但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只是经济、物质,更不能只是金钱."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不仅会导致物质和资源的浪费,更会导致人的奢靡和
会议
2013年5月,中国科协与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会议期间,举行了以"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为题的报告会.半年以来,又在全国各地与有
会议
什么是中国梦呢?一年前,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就是一种理想,就是一种愿景,一种追求.我想近代中国以来,中国人做的梦,就是三个梦.第一个是独立梦.鸦片
会议
本文论述了世界城市的发展和其历史名园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历史名园不仅是世界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人民精神生活的支柱之一.作为国家的文化遗产和形象代言,它体现了
三位科学家的诺奖演讲作为开头,先说三位科学家在获诺贝尔奖后演讲的故事.在那个全球瞩目的庄重典礼讲出来的话,最能代表他们的水平,最能表达他们的心声,因此最能感动人和启
会议
北海园林作为历史名园,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物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挖掘、研究、传承和发展.本文就北海文化的梳理、表达和传播进行研究.从北海文化的梳理
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应该全方位、大视野、多侧面、高起点审视北京的各种文化要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确立并发展"北京大文化".街景和城市三度空间所表达的氛围就是一种城市文化
历史名园是不能复制的、国宝级的文物,我们在保护环境、修缮古建筑物和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要更好地重视和宣传历史名园上凝结着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名园整体价值,更
本文主要从动物园的发展历史与主要类型,动物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园的发展历史三个方面介绍动物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动物园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即:中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