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痤疮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中南六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清痤养颜面膜联合丹栀逍遥汤加味治疗PRL升高型女性迟发性与持久性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其可能的机理的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RL升高型女性迟发性与持久性痤疮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口服丹栀逍遥汤加味,外用清痤养颜面膜3次/w;对照组给予口服多西环素胶丸,0.1g,Bid,外涂适量0.1%阿达帕林凝胶,Qn.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进行检测.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0.00%,对照组为43.33%;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愈显率、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PRL比较,观察组PRL水平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清痤养颜面膜联合丹栀逍遥汤加味治疗PRL升高型女性迟发性与持久性痤疮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调节气郁质体质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其他文献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骨髓内浆细胞恶性增生的血液肿瘤,中国医学依据其主要证候表现,可归属于“骨痹”、“肾痹”、“骨蚀”、“肾劳”、“血证”等范畴。本文试图从历代中医典籍论述、辩证求因和审因沦治、现代中医诊治研究三个方面,对多发性骨髓瘤病因病机略作探讨,以正于同道。
玫瑰糠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该病虽有自限性,但少数患者仍可延至半年以上才能痊愈,且由于本病多见于中青年,该年龄段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故积极治疗对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抗组胺药物等传统治疗方法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不能有效缩短病程,笔者自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自拟中药槐花凉血汤治疗玫瑰糠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目的:现察腹针结合中药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采用腹针疗法并温敷中药祛斑面膜治疗,对45例黄褐斑女性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基本痊愈14例,占31%;显效15例,占33%;好转12例,占27%;无效4例,占9%:该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为91%。结论:黄褐斑是常见的色素沉着性损美性皮肤病,用腹针结合中药祛斑面膜以外调内养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
目的:观察复方虎杖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外用复方虎杖膏,对照组外用恩肤霜,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为76.7%,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血、尿常规及肝功正常.结论:复方虎杖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好,与外用强效激素疗效相当,安全性高.
目的:观察凉血解毒透表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a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治疗组30例予凉血解毒透表中药口服;对照组28例予阿维A胶囊口服.两组同时外用凡士林润肤霜.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及检测血清TNF-a、IL-8水平.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中医体质理论源于《内经》,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国内中医界自七十年代始就体质学说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较系统的独具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个休差异。银屑病中医称之为“白疕”,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难治性、慢性皮肤病。学界普遍认为其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基因改变及多阶段发展的复杂病变过程。其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方兴未艾,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体质学说对银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医学在医学科学中之地位:一,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博大精深,贡献非凡。三、走向世界,滚滚向前。四、展望未来,前途似锦。作者原毕业于西医大学,从医五十年(西医院工作三十年,中医院工作二十年)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了中医的无限魅力,故以学习心得的形式写下此文,意在抛砖引玉,取得老师和同道们的指教,这是乃笔者之初衷。
从西医、中医、物理治疗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致瑰糠疹的治疗进展,说明了玫瑰糠疹的治疗要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治疗,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以探索最佳疗法。
青黛为皮肤科常用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本文就近年来青黛的药理作用、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目的:观察临床痤疮患者的发病特点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将患者根据性别、年龄段、皮损类型及病程分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痤疮就诊患者以女性为主,性别比较,差异有显著(P25岁为主,阴虚质以<25岁为多.Ⅰ级主要以痰湿质和阴虚质多见,Ⅱ级则以湿热质及气郁质多见,Ⅲ级、Ⅳ级表现为以湿热质为高峰.湿热质、阴虚质以夏秋季节发病或加重为主,痰湿质、气郁质则以春冬季节发病或加重为主.结论: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