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中顶管的设计和施工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五届第一次会议暨换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重庆地区顶管工程实践的总结,提出了不同岩性岩层中及岩土混合地层中顶管设计和施工的经验数据,可供类似地质条件下山区的顶管设计和施工参考。得出以下结论: 1.工程经验证明在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超过50MPa的岩石中进行顶管是可行的。岩层中顶管工法可采用人工挖掘式或岩盘顶管机两种形式。 2.建议按TB 10003-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第4.3.3条的公式计算岩层中顶管管道所受围岩压力。 3.岩层中人工挖掘顶管,建议采用水钻等机械开挖方式,其相对于钻爆法开挖更安全、高效。 4.人工挖掘顶管不适合于地下水丰富的条件下,并且不能用于管径小于800mm的顶管。采用岩盘顶管机进行机械顶管,能用于有地下水的条件下,且能用于管径小于800mm的管道顶管,而且其施工安全性好,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5.不同围岩条件、不同施工工法以及不同管径下岩层顶管的摩阻力的确定,有待进一步收集有关施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归纳了振冲碎石桩在软弱土地基中的应用历史、现状、设计方法及施工要求,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多种检测数据,证明与设计指标相符,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指出,对于水池类构筑物或采用筏板基础的建筑物,当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中等及以下时,在软弱土地基中通过碎石桩置换构成复合地基,原理清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效果显著。
球节点网架大面积整体提升施工工法是原地拼装,利用拔杆群、滑车组及绞磨将网架从地面整体提升并双向偏移至网架支座位置的施工工法.其特点是:工艺简单、安全便捷、场地适应性强、效率高.
本文利用土力学理论,通过对挡土墙拐角处的受力状态分析,结合实例计算,阐述了拐角处挡土墙的土压力不同于直线段的土压力,应按静止土压力计算.静止土压力大于主动土压力,是挡土墙拐角处产生裂缝或坍塌的主要原因.同时给出挡土墙拐角处宜加大设计断面或设置伸缩缝的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滤池在过滤、反冲洗、试水试验等不同操作过程,确定滤板在几种工况作用下的受力组合及必要的连接方式。指出,对于连接件的处理,滤板强度满足的同时,还应计算滤板与滤池连接牢靠,池壁与滤板连接处须提前做凿毛处理以满足滤板边缘抗剪力条件,并依据拉力考虑滤梁预留插筋型号。
本文介绍了刚果(布)吉利水厂二期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就设计、施工标准及规范的确定以及与国外工艺设备厂商的配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拓展思路、提高参考。
本文介绍现场叠层生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拱形屋面大板,可现场叠层预制生产、结构形式特殊、受力合理、适应环境能力强、耐久性好等特点、并总结拱形屋面大板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及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等情况.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中输水管道大规模地应用钢顶管技术,管道口径种类多,涵盖DN1200-DN3600的各个管道等级,多条支线采用双管同时顶进,首次在DN3600大口径钢顶管中运用曲线顶进技术,采用了熔结环氧粉末涂层作为钢顶管的外防腐层,对钢顶管中继间的闭合措施进行了优化,可为同类输水管道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地下隧道开挖下穿既有地下管道,尤其是给水排水管道,对其产生的影响已成为地下工程中的重点问题.本文给出了给水排水管道安全评估的步骤和流程;以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工程规范规程及相关课题试验研究为依据,确定了给水排水管道的变形控制标准;在现有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快速评估管道的潜在损害的预测方法,为隧道工程下穿既有管道的初步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通水运行阶段管道支墩设计可考虑采取措施利用支墩顶部覆土与支墩之间摩擦力的有利影响。通过对水平弯管支墩、水平三通管道支墩、水平管堵支墩顶部覆土的受力分析,提出支墩采用台阶形顶部。考虑顶面覆土摩擦力的有利影响,从而取得节约支墩结构材料用量的效益.
钢筋混凝土矩形管道是市政建设中给水、排水工程的主要输水构筑物之一,多用于跨度大于2米,排水量较大的矩形管道.在其结构计算模型中,与地基土关系的处理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地基反力直线分布法,二是考虑管道结构与地基共同工作的方法.是否考虑结构与地基共同工作,对结构内力的计算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不仅涉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指标,更直接关系到了结构的安全.即便是考虑结构—地基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的计算模型也存在着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