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扶肾颗粒(主要药物:陈皮10g、半夏15g、黄芪15g、当归10g、仙灵脾15g、丹参30g,熟军10g,鬼箭羽30g)对干预腹膜透析肠道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105例腹膜透析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及口服中药扶肾颗粒,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中医证候进行评估,采用胃肠功能症状分级量表中C类(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C)评估患者的主观肠道症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中医证候评分表,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的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服用中药6个月后证候评分低于3个月(P<0.05),比较对照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证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3个月和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65.3%和81.9%,对照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1.52%和48.48%,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组服用中药6个月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中药3个月(P<0.05),比较两组间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GSRS-C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口服中药3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肠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服用中药6个月后GSRS-C评分明显低于3个月,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GSRS-C评分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比较对照组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GSRS-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肠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扶肾颗粒干预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肠功能紊乱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肠道症状,且随着疗程的延长有效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