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降乳散对大鼠催乳素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乳素(PRL)瘤是临床最多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以溴隐亭为代表的多巴胺激动剂的治疗方案,但是药费昂贵、副作用大而且易于复发,因此,探求传统中医诊治方法,将会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本研究中药降乳散对大鼠高PRL血症和PRL瘤的治疗效果,从分子水平探讨降乳散的作用机制. 结果显示降乳散具有杀伤PRL瘤细胞的作用,而不是从下丘脑水平对PRL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降乳散对PRL瘤的治疗疗效持久,从理论上说,不会出现停药复发的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龙华医院、岳阳医院、普陀医院肾病科住院和门诊的230例CKD3期患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远期疗效评估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抗纤灵方对肾功能、血脂、蛋白尿等影响,结果表明,抗纤灵方能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降低尿TGF-β,延缓慢性肾衰进展,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与改善脂质代谢、改善肾血液动力学、抑制致肾纤维化因子有关.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至今尚无根治方法,其社会经济负担沉重.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哮喘防治研究已成为医学界重要课题.本项目历时13年,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轻度、中度)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群体调查的方法对该病的证型分布、病证特点进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分课题、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项目),发现"风痰阻肺证"是本
本项目为脾肾相关学说在临床肾脏病诊治中的核心价值及创新性思维。主要内容为脾肾相关学说"源于邓老的"五脏相关"学说,李顺民教授以此为核心建立了"健脾益肾法"治疗多种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流程,并进行了系列临床实践总结.主要体现在分别建立了IgA肾病、慢性肾衰、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等五个重点病种的脾肾同治法及专科应用疗效研究.本文以健脾益肾法为宗旨,在补脾益肾的基础上酌加凉血止血药物取得明显疗
本项目以治疗肾虚多尿症效果显著的缩泉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腺嗦吟肾阳虚动物模型、D-gal致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从实验角度验证了古方缩泉丸对于治疗肾虚多尿症有显著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功能。缩泉丸可使衰老“多尿,’大鼠膀胧逼尿肌CollagenI .Collagen}ImRNA及蛋白的表显著降低,恢复逼尿肌的正常舒缩功能。
本课题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课题组对河南省1323例HIV/AIDS患者和778例同地区非HIV感染人群进行了调查,并利用计算机ASP技术和SQLServer技术,以调查数据为后台数据库内容,建立了HIV/AIDS中医证候Web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国家制定艾滋病相关政策,加强对艾滋病人的医疗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指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构成的征候群.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本项目以经穴-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从针刺治疗OAB(急迫性尿失禁、尿道综合征)有效穴位筛选、优势方法确定及针刺适宜技术整理和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研究,通过研究成果转化,形成了针刺治疗OAB适宜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
本项目对全国名老中医、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郭维淮的经验方"通经活利汤"进行了系统研究.通经活利汤用于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标准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病例220例,用药周期28天,通过对相关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评分分析,临床疗效优于对照药物萘丁美酮胶囊,安全性高.将"通经活利汤"方药制成颗粒剂,命名为膝悦颗粒,进行了包括制备工艺研究、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实验、
本项目通过挖掘整理壮医毒论,并在壮医毒论的指导下开展壮医解毒法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成果理论研究较为深人,临床研究疗效满意,对发展壮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促进壮医药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性及溃疡性疾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血性腹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急需寻找切实有效的治疗途径改善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减轻疾病负担.本研究自2000年始,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细胞学改变、动物模型建立、中药血竭制剂研制、临床不同病例灌肠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方血竭灌肠液剂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推广单位的
基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末梢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早期风险评估系统)筛选符合本研究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入糖尿病前期(IGT)阶段的防治,着眼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观察中医综合治疗(中医养生教育、基于食物性味的食疗、传统八段锦及中药处方)方案对糖尿病前期(IGT)转化率(逆转为NGT、稳定在IGT阶段)的干预作用,探讨其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机理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