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对虾病毒(WSSV、TSV、IHHNV)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危害凡纳滨对虾最主要的病毒性病原,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这三种病毒引起的对虾病害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预防,而避免与病毒病原体的接触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主要依赖于早期的快速诊断。因此,建立准确、高效、快速的检测和诊断方法是预防对虾病毒病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WSSV、TSV和IHHNV基因组序列,用PrimerExplorer V4软件分别设计了4条LAMP引物,建立了三种病毒的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同时,针对LAMP检测中常见的气溶胶污染问题,建立了在LAMP反应前加入新型荧光染料钙黄绿素的新方法。并将这三种对虾病毒的LAMP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LAMP与荧光定量PCR方法都能特异检测三种对虾病毒,我们建立的LAMP和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对虾病毒方法的灵敏度相同,最低检出限可达6个DNA拷贝。荧光定量PCR是目前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重现性稳定的核酸分子定性、定量检测标准方法之一,克服了传统PCR技术的假阳性及不能定量等缺点,在病原体检测和基因表达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LAMP检测方法因其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等特点,特别适合在对虾养殖现场推广应用,为对虾病原的早期诊断以及对虾育种材料的选留与淘汰提供了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和诊断方法。目前三种病毒的LAMP检测技术已在我们的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基地和合作企业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为我国国有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迈向纵深,步入后疫情发展时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兴安蒲公英甲醇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了化合物1~6的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对羟基苯甲酸(2)、辛二酸二甲酯(3)、对香豆酸(4)、黑麦草内酯(5)、苯甲酸(6),化合物3和5为第一次从兴安蒲公英中分离得到。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干燥马齿苋全草甲醇浸提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其中4个内酯类化合物,2个紫罗兰酮类化合物,通过分析波谱数据并根据其理化性质等确定其结构,分别为:羟基二氢博伏内酯(1)、黑麦草内酯(2)、异黑麦草内酯(3)、脱氢地芰普内酯(4)、3-羟基-5,6-环氧-β-紫罗兰酮(5)、(6S,9R)-6,9-二羟基-3-酮-α-紫罗兰醇(6)。
作业是小学生们语文学习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学生们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与影响。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教学实践,从知识性、方法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有效设计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优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质量,让学生们在完成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学好知识,用好知识,获得语文素养及其能力的有效进步与成长。
当前的经济市场和国家政策给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但是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使得不少中小企业面临阻碍和难题。要想在这种环境下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时刻应对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中小企业必然需要在法律顾问的支持下,对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或者已经遇到的各种法律风险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规避风险,减少各种风险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实现企业的平稳运行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本文先对法律风
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普芦卡必利(prucalopride,PCP)的浓度。方法 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液相分离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3.0×100 mm,3.5μm)色谱柱进行等度洗脱,流动相为1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甲醇=20/80。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PCP和内标PCP-13CD3(dPC
以何首乌叶为原料,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研究其不同萃取部位的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通过ABTS、DPPH、Fe3+还原能力测定等方法综合评估其不同萃取相的抗氧化能力,并运用Pearson法分析总黄酮及总酚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何首乌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415.70±8.97 mg/g和257.44±1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溶剂萃取、重结晶及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MCI、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黄花梨干燥枝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12个黄酮类化合物。结合NMR、MS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6,7,8-三甲氧基-5,4′-二羟基异黄酮(1)、美迪紫檀素(2)、7,2′-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烷醇(3)、鹰嘴豆芽素A(4)、樱黄素(5)、染料木素(6)
目的 建立神经外科术中压力性损伤(IAPU)风险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另选取112例回顾性病例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结果 符合标准的561例研究对象中23例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