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杜鹃对灰喉鸦雀和北红尾鸲的寄生卵色变化的适应性意义

来源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58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鸟类的卵色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卵色变化的一个功能之一被认为与巢寄生有关。寄主巢内同一窝内卵色变化小而巢间变化大有利于识别外来的寄生卵。1999年和2001-2007年间,在贵州宽阔水和妥打自然保护区,对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寄生灰喉鸦雀(Paradoxornis alphonsianus)和北红尾鸲(Phoenicurusauroreus)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在50m×50m的尺度内,所发现的灰喉鸦雀和北红尾鸲都产蓝色和白色的卵,但每一窝的卵色均为纯色,即如果该巢为蓝色卵,则全为蓝色卵。野外发现,无论灰喉鸦雀和北红尾鸲,两种色型卵的巢都被杜鹃寄生,但灰喉鸦雀巢中杜鹃卵的色型均与寄主同色,而北红尾鸲白色型卵的巢中杜鹃卵既有蓝色,也有白色。通过DNA分析,确定寄生在灰喉鸦雀蓝色卵中的杜鹃为大杜鹃,而观察确定寄生在北红尾鸲白色卵(具红色斑点)中的杜鹃也是大杜鹃。推测灰喉鸦雀和北红尾鸲分别处于与杜鹃共进化的不同阶段。2007年4-8月,对灰喉鸦雀蓝、白两色卵的巢进行同种卵互交换试验,发现灰喉鸦雀亲鸟对同种色型卵的接受率为91%,对不同色型卵的接受率为9%。利用石膏制成蓝、白两色的大杜鹃的模拟卵重复上述实验,亲鸟对同种颜色的模拟卵接受率为85%,不同色型的模拟卵接受率为6.5%。结果表明,灰喉鸦雀亲鸟对卵的颜色较为敏感,对不同颜色的卵可以辨别。有关灰喉鸦雀和北红尾鸲卵色变化的适应性意义,尚需更多的实验证据。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低浓度镉(1.87mg/L)在三个不同时间段(5d、15d、30d)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yangtsekienseBott,1967)鳃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海蛇的分类现况、主要形态特征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分布,阐述了海蛇的生物学,包括栖息环境、呼吸和下潜、食物和食性、繁殖、蜕皮、天敌与共生、海蛇咬伤问题。
本文从南海南沙群岛渚碧礁泻湖中采集浮游动物鉴定出歪水蚤科一个新种--膨歪水蚤(Tortanustumidus)。这一新种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头部背后端具1小突起,以及雄性右第5胸足的特征
本文记述中国明对虾心脏组织分泌现象的超微观察和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心肌间隙细胞具有分泌行为.分泌物产生的过程是与各种细胞器的发育演变相伴随.核仁出现,粗面内质网逐渐发
本文以山东泰安、临沂两个鱼池产的两种介甲类(EocyzicustaianensisHan,ShuetLiu,Eocyzicussp.)为材料,首次对其18种氨基酸及其他营养成分(钙、磷、粗蛋白、粗脂肪)进行了测
本文将虹鳟的两种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蛋白编码片段经酶切消化后,连接到pQE30表达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的重组蛋白;应用Ni-NTA和固定金属亲和层析(IMP
一般认为,特别是鸡形目鸟类,在繁殖季节雄鸟具有占区鸣叫行为。海南山鹧鸪(Arborophila ardens)为雌雄同型的鸡形目鸟类,有关其繁殖行为尚未有研究。2006年3-7月,在海南鹦哥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极为常见的一种小型鸣禽。本文以武汉市区白头鹎的鸣唱为研究对象,采用运用Avisoft SAS-Lab Processing(德国)鸟声
在研究猎隼(Falco cherrug)生态习性的过程中,笔者还搜集了其他猛禽的繁殖资料。2006年5月14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卡拉麦里保护区,发现一雕(号鸟)(Bubo bubo)的巢,内有3
通过4年(2003-2007年)对福建菜屿列岛(23 4605"N-23□ 4901" N,117□3843"-117□4549"E)黄嘴白鹭Egretta.eulophotes的研究表明:(1)福建菜屿列岛是目前已知纬度最低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