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与心音信号在运动性心肌顿抑评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反复力竭性跑台运动后不同时相心电图、心音图和心肌梗死面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电和心音信号在运动性心肌顿抑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n=6)和B组(运动组,n=16)。根据运动后心电图是否出现异常将B组分为B1组(运动性心肌顿抑组)和B2组(非运动性心肌顿抑组)。测定B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10min、20min、30min、1h、1.5h、2h、3h、6h、12h、24h的心电图和心音图;并于运动后24h进行左室前壁心肌坏死面积分析。结果:B1组在运动后1.5-3h大鼠心电图T波和心音图S1幅值出现显著性下降,且与同时相B2组有显著性差异,至运动后24h时上述变化基本恢复正常;B2组运动前后T波和S1幅值无明显变化;B1和B2组运动后心率均出现显著性上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B1和B2组运动后心音图S1/S2与运动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A组、B1组和B2组的心肌坏死区比率分别为17.9±14.95%、29.1±13.91%、21.3±11.47%,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电图T波和心音图S1幅值可作为评定运动性心肌顿抑的有效指标,其反应的运动性心肌功能障碍主要发生在1.5-3h之间;而心率和心音图S1/S2不能作为评定运动性心肌顿抑的有效指标。
其他文献
论述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往往"畅"中有"疲","疲"中有"畅"辩证存在,危机无处不在,这就要求现代的企业经营者加强危机管理意识,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将"坏事"变为"好事",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联合依托芬那酯凝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50例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不仅需要坚守主流新闻媒体的权威和担当,而且需要对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做出深刻且全面的认知,并在积极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促使新闻生产与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