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群双侧椎动脉显著不对称与眩晕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群双侧椎动脉显著不对称与眩晕发生的关系.方法 入组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按椎动脉情况分为显著不对称组和对称组,统计两组发生眩晕和未发生眩晕的人数,行统计学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成年癫痫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的癫痫患者102例,以及年龄性别与癫痫患者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46例为研究对象.
会议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不同专科医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方法,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组2010-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隆福医院就诊的共313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包括糖尿病病程、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等,测定身高、体重、血压、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8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等;完成D
会议
目的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其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发病后收治入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3例,从临床资料收集、颈动脉超声检查、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检测进行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的研究.
会议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卒中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144例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神经内科、首诊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如电话号码、住院号、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入院NIHS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高血压病史、房颤史
会议
目的 探究左心室肥厚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功能学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溶栓数据库中2010年8月至2014年5月连续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数据计算而得左心室重量,左心室肥厚指数可用以下四个指标评估:左心室重量/体重、左心室重量/体表面积、左心室重量/身高、左心室重量/身高∧2.7.终点事件为3个月
会议
目的 探讨脑萎缩及缺血损害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SIVD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SIVD无认知损害组(SIVD-NCI)、SIVD轻度认知损害组(SIVD-MCI)和SIVD痴呆组(SIVD-VaD);采用多种神经心理学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剑桥老年认知功能评估量表一中文版(CAMCOG-C)等进行评估;使用3.0T头颅MRI扫描,按照视觉
会议
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甲状腺自身抗体和颅内动脉狭窄可能相关.但目前大多数针对甲状腺自身抗体与颅内动脉狭窄关系的研究均未排除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究甲状腺激素水平完全正常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与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关系.
会议
目的 讨LAACI人群AR、ASR的发生与LAACI复发的关系,以及发生AR、ASR的危险因素,以期为预防及减少LAACI复发提供依据以及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提供帮助.
会议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42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 急性脑梗死溶栓6小时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6.90±4.082 vs 8.67±4.725, P=0.003<0.05),第7天NIHSS评分较6h明显降低(4.38±5.324 vs6.90±4.082 P<0.05),第14天NIHSS较第7
会议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血管源性生长因子(VEGF)在成人烟雾病不同病理阶段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我科住院患者4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51.34±8.71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烟雾病,同时行相关检查排除相关疾病,以Suzuki分期作为评判标准,分为早期(1-2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