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错乱的责任能力评定附一例病例报告

来源 :第十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精神病鉴定主要研究同案件有关的人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影响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等专门问题。由于鉴定对象的复杂性和鉴定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其他鉴定方面的原因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刑事责任能力的鉴定是事后鉴定,即在犯罪发生后的某个时间对行为人在犯罪时的精神状态进行回顾性的鉴定。难度可想而知。鉴定结论只是一种证据材料,往往会被司法机关采纳而形成法庭判决,鉴定工作间接掌握着人的生杀大权。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如认定不准确,可能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或使精神病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权益受到伤害。由对精神错乱的精神病人,在犯罪违法行为中,做出正确判断更为困难。精神错乱处于严重发病阶段,精神症状(如妄想、幻觉)突出的责任能力评定可能不同鉴定人不同地点鉴定会有不同结论。现将本院鉴定一案例报告大家,目的提高鉴定责任能力评定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进行多中心取样,分别在四川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以下简称华西),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以下简称湘雅二院)及湖南省脑科医院(以下简称脑科医院),上
会议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是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国内法学界、司法精神病学界对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标准、评定依据、评定途径等一直存在不同意
Pcl-20(psychopathy checklist,Hare1991)是一个20项等级评分量表,用来评定病态人格,是较有效的病态人格评定量表,近年来用在暴力行为的研究很多,特别是用作暴力行为预测性研究,认
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常常出现结论分歧,当然这主要与精神病学学科发展的局限性有关,目前精神疾病仍缺乏客观检查手段和评估指标,但即使疾病诊断一致,不同鉴定人对责任能力的分级仍可
会议
针对精神疾病临床诊断的局限性,在司法领域便有了“疑病从无”和“疑病从有”原则的存在空间。那么,在哪些场合该用“疑病从无”的原则?哪些场合该用“疑病从有”的原则呢?基于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暴力行为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对于攻击行为的产生机制,最初人们仅简单的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完全
会议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常引起各方的争议,复核鉴定(以下简称复鉴)的案例不断增多。本研究对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鉴定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评定责任能力的影响因素。
为了探索和掌握精神病人危害社会治安的某些规律,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得到借鉴的资料。本文对黑龙江省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组的鉴定资料情况进行了统计。
目前,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以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主,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中凶杀犯罪案件占有一定比例,其责任能力评定又是鉴定面临的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责任能力评定主要依靠司法鉴
会议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我国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鉴定质量、促进交流,本文对两鉴定机构近五年2916例精神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