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诊疗中应用价值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作肝癌介入治疗前评估、及介入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对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介入治疗前应用64排CT行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对比.结果:所有血管成像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6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12例,肝外供血动脉39支,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基本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指导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具有实用价值多层螺旋CT在肝脏肿瘤增强扫描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VRT采用血管生长技术(Add vessel)重建追踪显示包括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解剖走行以及栓塞治疗后侧支血管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走行.指导介入科医生做好介入手术前治疗效果评估,介入器材准备,介入治疗方案选择,缩短介入手术时间减少医生和患者的辐射量,均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垂体异位MRI表现及与临床意义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自2000年至2012年MRI诊断儿童神经垂体异位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1~14岁,确诊患有先天性生长激素缺乏17例,一例尿崩症,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均表现为神经垂体异位垂体后叶异位于下丘脑漏斗处,2例异位于腺垂体前方及底部,2例神经垂体分离并异位于垂体柄.5例柄垂体柄确如,腺垂体大部分发育
本文阐述了剖宫产近期、远期、急性及其它并发症的几种表现形式。并阐述了剖宫产术后正常US表现。同时分析了剖宫产后并发症应选择CT和MR检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卵巢移位术后移位卵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卵巢静脉追踪法与卵巢血管蒂征(OVPS)确认移位卵巢,对21例移位卵巢的MSCT表现进行分析,11例行MPR及VR。结果:21例共计34个移位卵巢,均位于结肠旁沟,通过卵巢静脉追踪法及OVPS均得到确认;7例伴移位卵巢囊肿.MPR清晰显示OVPS、移位卵巢及结肠毗邻关系,VR直观显示卵巢静脉行径。结论:MSCT在卵巢
目的:评价MRI及MSCT对婴儿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婴儿经手术证实为APSD的MRI及MSCT资料,并与超声心动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例APSD患儿诊断分型为Ⅰ型1例、Ⅱ型4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形态与手术结果一致,对心外大血管形态及空间结构关系的显示优于超声心动图.结论:MRI及MSCT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能明确诊断和分型。
目的:探讨婴幼儿恶性肾肿瘤的CT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肾肿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17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35例中,wilms瘤28例,其中19例残肾强化呈“新月形、环形”征;恶性杆状细胞瘤1例,瘤体大、大片坏死及肾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积液;透明细胞肉瘤2例,颅骨转移是重要佐征;肾淋巴瘤2例,双肾呈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结节;白血病2例,双肾呈低密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进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61例,采用 Seldinger技术用导管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栓塞剂.术后随访3至36个月,观察栓塞术后子宫大小、性激素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栓塞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90.3%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子宫体积缩小61.4%。术后血清CA125水平稳定下降,至6个月42例术前增高者
目的:探讨3.0T氢质子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对儿童及青少年颞叶癫痫(TLE)的诊断价值,利用磁共振波谱来分析海马代谢物的异常与颞叶癫痫的相关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儿童及青少年颞叶癫痫病人的病程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潜在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及脑电图(EEG)确诊的颞叶癫痫病人均行常规MRI及海马区1H-MRS 检查,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段为7~22岁,平均年龄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女性婴儿腹股沟卵巢嵌顿疝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对29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9例患者腹股沟区均探及典型卵巢声像图,28例为单侧伴发卵巢嵌顿,1例为双侧腹股沟疝伴卵巢疝入.卵巢内探及彩色血流信号,其中2 例卵巢内未探及血流信号.手术发现卵巢已坏死.结论:高频超声结合CDFI是诊断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法,可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卵巢蒂扭转的MSCT表现,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和材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原发性卵巢蒂扭转病例4例.临床疑阑尾炎行腹部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增强扫描采用对比剂跟踪,动脉期阈值为100Hu,达到阈值后延迟5s扫描,静脉期于动脉期后延迟20~25s扫描.原始图像1mm建薄,使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探讨了应用针刺内关穴在预防介入治疗术中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通过临床研究,接受针刺疗法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好于为接受针刺疗法的患者。因此,以针刺穴位来预防介入治疗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能够减少介入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