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椎不稳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6 例15 岁以下儿童寰枢椎不稳症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术后CT扫描了解螺钉固定等情况,及分析术前术后JOA变化情况. 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8 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个月JOA改善率为60-98.5%(平均89.7%).术后1年JOA改善率为68-99%(平均93.1%).术后3个月后植骨块几乎融合,螺钉位置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无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手术矫形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年2 月-2014年 12 月间共对 22 例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矫形术,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 12-19岁,平均15.1±1.8岁.所有患者侧凸反向均呈右侧凸,术前平均主弯矢状面Cobb角43.6°,平均冠状面Cobb角30.4
会议
会议
目的:在常见的脊柱肿瘤中,转移性肾癌、转移性甲状腺癌、原发的骨巨细胞瘤和原发的血管瘤均有着较多的术中出血.术前动脉栓塞技术(TAE)的出现让这些肿瘤的术中出血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减少.但是如何评价栓塞后的效果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Sante DICOM软件测量肿瘤CT早期增强图像中动脉期的平均体积CT值来建立术前栓塞评价模型,以此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判断肿瘤的残余血供情况.方法:本研究通过
目的 根据Ilizarov原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复位技术和3D打印技术,个体化定制外固定架治疗长骨干骨折,术后通过调节骨折断端的力学环境,探讨骨折愈合方式与应力环境的关系。方法 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科应用计算机辅助复位技术、3D打印技术相结合,个体化定制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8例。外固定架制作完成后。将定制的外固定架与置入人体的外固定针简单连接,即完成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术后根据骨折愈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出现僵直的程度与处理方法之间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2月,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关节僵直30例,僵直为术后关节ROM<90度。术后时间<3月,我们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术,给予松解,20例;术后时间>3月、<1年的我们给予关节镜下松解,6例;术后时间>1年的,我们采用切开松解,根据情况更换衬垫,3例;所有病例进行术前X线及CT评估,如有假体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切除Toyama分型Ⅱb和Ⅲb 型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Toyama分型Ⅱb和Ⅲb 型颈段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采用经前路颈动脉鞘内外联合入路切除肿瘤并重建颈椎稳定性.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2~55岁,平均43.6岁.Toyama分型Ⅱb型11例,Ⅲb 型9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
目的:1、本课题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动态-非动态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和传统内固定系统术后应力分布,间接了解动态-非动态内固定系统的力学性能.2、探讨该动态-非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一健康男性,年龄45岁,借助CT扫描和有限元软件,建立腰骶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有效情况后,建立动态-非动态内固定模型(实验组)和椎弓根螺钉普通坚强内固定模型(对照组),然后在各模型上分
目的 通过评价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冷疗对减轻关节疼痛、肿胀,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比较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加压冷疗自动循环系统和传统冷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不同加压冷疗自动循环系统的治疗时间对缓解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以期寻求缓解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护理干预,为今后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近年来,随着脊柱基础研究的发展以及各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相继出现,微创技术在临床治疗各种腰椎疾患中取得了很大进步。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它具有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微创是现代外科的发展趋势及方向,随着医学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具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但目前,脊柱外科疾病中仍有很多问题不能依靠单一的微创术式来解决。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微创术式组合可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