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PO/C复合正极材料的研制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尽管制备较困难、导电性能有待改善,但其安全性和热稳定性很好、价格便宜、无环境污染,而且充放电效率高.因此,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极有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3~5]>.本研究通过在制备LiFePO<,4>过程中添加导电碳黑的方法来提高该材料的导电性能,并研究了碳的添加方式对LiFePO<,4>/C复合材料的晶粒形貌、粒径大小和分布及其电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利用微波—PAM模板法制备Co掺杂的尖晶石型LiMnCoO(x=0,0.1,0.2和0.4)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对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结果显示,掺杂后的材料仍是尖晶石相;SEM照片表明,材料的颗粒呈球形且分布均一.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与纯的LiMnO材料相比,掺杂后的材料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因Co部分取代Mn后与Mn共同占据立方晶胞的16d位置,尖晶石材料的晶胞参
本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A位掺杂Ca的氧离子导体NdCaxGaO(x=0,0.05,0.1,0.15,0.2).用X射线衍射方法和交流阻抗谱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位掺杂Ca的NdCaxGaO样品在室温下均匀为正交钙钛矿结构,掺杂使样品中的氧空位的浓度增加,电学性能明显提高.掺杂5mol﹪Ca的样品具有最高的电导率.Ca在A位的固溶限小于10mol﹪,掺杂量超过固溶限时
本文采用电导测量和介电弛豫方法研究了Bi和K掺杂对新型氧离子体LaMoO的氧离子扩散和离子导电的影响.在掺杂的试样中观察到了两个与氧空位短程扩散有关的介电弛豫峰.Bi和K掺杂后,氧空位的扩散激活能增加.适当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抑制相变,并且在2.5﹪K掺杂的试样中得到了最高的低温电导率.低温电导率的改善对该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aCeMO(M=Sm,Gd,Dy)系列固体电解质,测定了它们在600~1000℃时的燃料电池性能,研究了掺杂稀土金属离子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品的燃料电池电动势实测值接近于理论值,放电性能稳定;不同掺杂离子对燃料电池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燃料电池输出电流密度次序为:BaCeSmO>BaCeGdO>BaCeDyO,BaCeSmO电解质燃料电池具有最大的输出电流密度4
制备了BaCeTbO(x=1.03,1,0.98)系列固体电解质,用X-射线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交流阻抗谱方法和气体浓差电池方法测定了样品在500~1000℃温度范围、不同气氛中的导电特性,讨论了非化学计量组成对样品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个样品均为钙钛矿型斜方晶结构.样品在500~1000℃下氮气中,以电子导电为主;在氧气及空气中,以电子空穴导电为主;在氢气中以质子导电为主,其电导
在合成LiTiO材料的原料中添加AgNO后,材料的导电性和充放电性能都大大提高.XRD分析表明,AgNO在合成过程中全部分解为金属Ag,且Ag没有进入LiTiO材料的晶格位置,它只是和材料混合在一起.充放电结果表明,添加导电剂Ag后,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且充放电电流提高,材料的电性能提高更加明显.在2C恒电流倍率下,添加Ag导电剂后的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89.8mAh.g,且循环
用湿化学法制备出系列阴极材料BaPrCoO(x=0.3,0.4,0.5,0.6).SEM研究表明,Pr离子掺杂到一定量时,会抑制晶粒长大,减少阴极的孔隙率.电学性能研究表明,在所测量的温度范围内,x=0.6的样品电导率较低,阴极过电位较大.x=0.5的样品电导率最大,阴极过电位量低,更适合做Y掺杂BaCeO电解质的阴极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正硅酸乙酯和无水乙醇的水解缩聚反应过程中,掺入质量百分比为0.49﹪~1.68﹪的AgI粉末,制得了体积为0.8mm~5.0mm不等的系列Ag导电凝胶块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测定了Ag导电凝胶粉末的衍射谱为AgI晶体纯相,应用交流阻抗技术测定了28℃~100℃范围内凝胶块离子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并从理论上分析了Ag导电凝胶块的导电机理.
本文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iMnNiCoO材料和LiCoMnO系列材料,对LiCoMnO材料进行TiO表面包覆,并对材料进行XRD和电化学性能等研究.研究表明,LiMnNiCoO材料中的Mn元素是造成材料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研制出A1PO包覆改性的LiMnO正极材料,并对其改性前后的性能、热稳定性、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LiMnO材料在0.1mA/cm和0.2mA/cm较小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6.2mAh/g和112.7mAh/g)要高于未经过改性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5.8mAh/g和110.2mAh/g),且50次循环的容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