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氮培养诱导莱茵衣藻产油机理的探讨

来源 :2016微藻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微藻技术创新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ongtao3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藻油脂是生物柴油的一种理想原料,而缺氮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胁迫条件,可以诱导微藻油脂的积累,但关于该过程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活性氧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物质,参与了生物体的逆境胁迫损害和保护机制,可以诱导抗氧化次生代谢产物和动物细胞内脂类物质的合成.本文以莱茵衣藻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正常、缺氮和加入活性氧抑制剂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其OD750变化,并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油脂的变化,探讨缺氮胁迫、活性氧和微藻油脂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缺氮条件会抑制野生型莱茵衣藻CC-125的生长,但对无细胞壁突变型莱茵衣藻CC-503的生长影响不大;2)缺氮条件会诱导CC-125和CC-503两种莱茵衣藻中的油脂合成;3)加入活性氧抑制剂会影响缺氮诱导莱茵衣藻油脂合成过程,使油脂合成减少.以上结果表明活性氧可能参与了缺氮条件下莱茵衣藻油脂积累的过程,也表明CC-503可能是一种极有潜力的产油藻种.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钙离子(Ca2+),作为第二信使,在植物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MCU,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是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的膜
  近年来,酸雨的频繁沉降、农业中大量生理酸性化学肥料的使用导致了土壤的酸化面积和酸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铝在酸性土壤中以毒性较大的形态溶出,是限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
会议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2n = 14,VV)是栽培小麦的野生近缘种。其中簇毛麦6V 染色体长臂携有抗孢囊线虫病基因、抗小麦条斑病毒病(WSMV)的传媒瘿螨基因、抗秆锈病新小
  酸性土壤中的铝毒害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拟南芥中 的AtSTOP1(Arabidopsis thaliana sensitive to proton rhizotoxicity 1)是一个调控多 种铝毒耐受机
氮氧化物是烟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造成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微藻脱硝技术能否作为烟气治理的新途径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从宜兴富营养化河水中
微藻含油量低是目前制约生物柴油产业化的关键限制性因素,因此提高微藻的油脂积累,为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优质的原料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微藻油脂的高效累积,
  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分析了少棘蜈蚣(S.s.mutilans)粗毒,发现了大黄蜂毒脱颗粒肽Bombolitin-2 样肽、芋螺毒素Conantokin-T 样肽、磷脂酶A2、蛇毒神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