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冷敷对注射美容过程中疼痛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的研究

来源 :河南省内科护理新业务及内科专业技术护理新进展暨河南省神经康复新理论新技术高级师资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k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局部冷敷对于注射美容过程中疼痛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120例眼周注射患者,依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疏导、术中陪伴及术后及时随访);实验组在治疗前进行局部冷敷,而对照组治疗前不进行局部冷敷.通过注射后患者对注射过程中疼痛的主观评分;以及专业的医务人员对术后不良反应的评估进行评价.结果:室温条件下,实验组冰敷前局部温度是30.12±0.87,冰敷后局部温度后22.14±0.34,实验组在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分值为2.9±0.2,对照组在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分值4.6±0.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前的冷敷及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注射美容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增加注射美容患者的依从性.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大疱性皮肤病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155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治疗及整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55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后,146例治愈好转出院,治愈好转率94.2%.平均住院27d.结论:对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住院时间;皮肤及黏膜的护理是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重点.
将我院皮肤科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68例特殊部位需要湿敷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特殊部位湿敷方法改进后的疗效.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进行湿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湿敷,2次/d,连续观察1~7d天,两组患者病情差异无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对特殊部位不同的湿敷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组7天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调查带状疱疹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状况并分析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的负性情绪进行调查,并分析我院门诊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前后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结果:60例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73.33%,抑郁发生率为53.34%.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皮肤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对皮肤病患者采取精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皮肤病患者在良好的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于预措施下,临床预后好。绪论:精细的临床护理干预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预后,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目的:探讨类天疱疮合并SSSS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局部应用0.9%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2支湿敷,每天两次,湿敷30分钟.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保护胃黏膜类药物应用.同时给与合理的膳食.结果:是患者60天治愈,全身水泡干涸结痂并脱落,腋窝、躯干皮肤松懈处好转.结论:局部及全身用药相结合及合理的膳食,疗效显著.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头部穿掘性毛囊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头部穿掘性毛囊炎的5位患者采用ALA-PDT疗法治疗。结果:经2-4次光动力治疗后,5位患者全部痊愈。患者满意率100%,治疗后半年内无复发无感染、溃烂发生。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穿掘性毛囊炎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难治性头部穿掘性毛囊炎的新方法、新技术,值得推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