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胶质母细胞瘤五例MRI表现及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特征,回顾性分析肿瘤发生部位、形态、生长方式、瘤周水肿及信号强化特点.结果 5例病灶发生大脑半球4例,小脑半球1例,均占位效应明显,其中跨中线结构生长2例;3例呈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1例瘤周无水肿,4例瘤周轻-中度水肿.囊性1例,囊实性2例,实性2例;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呈低信号,DWI弥散未受限制;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受限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性病变嚢壁呈环形强化,边界清晰;囊实性病变实性部分呈环状、结节样强化;实性病变呈明显不规则、团块样强化,肿块面积较平扫缩小的“假缩小征”.结论 儿童胶质母细胞瘤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确诊需手术病理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为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经后路复位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是临床上常用的术式之一。影响椎弓根置钉内固定临床效果的因素有进钉点位置、进钉角度及进钉深度。生物力学实验也证实合适的螺钉置入深度对重建脊柱稳定性十分必要。本文探讨徒手胸腰段椎弓根置钉的安全、可靠的方法,为椎弓根置钉技术提供一种客观的参考指标。
目的:探讨顺打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对自2008和2014之间18例股骨远端骨折(5例开放,13例闭合性骨折)接受顺打髓内钉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分型为32型A2(N=2),A3(n=5),B2(n=4),C3(n=3),和A2型33(n=4)。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评估各类慢性伤口,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方法 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在治疗护理慢性伤口时进行数据采集并自动分析、分类储存。结果 建立了慢性伤口数字资料管理系统和图像自动分析软件。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患者诊治的护理体会,总结其成功的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的193例骨盆骨折患者,密切观察其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采用合理有效的牵引和合适的体位,指导其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目的。
目的 介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失败二次翻修手术的体会及注意事项。方法 患者男性,42岁,车祸致右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Ⅵ型(AO,C3),右股骨外髁及右髌骨骨折。于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右膝关节外翻15°畸形,右膝关节屈曲受限,屈曲约20°。
目的 分析横纹肌肉瘤(RMS)的CT和MRI表现, 探讨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结合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22例有CT及MRI完整资料的RMS患者,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范围、CT密度、MR信号、钙化、出血、骨质破坏、转移及增强表现等,并比较胚胎型RMS(eRMS)和非eRMS的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 22例RMS患者中,发生在头颈部占45.5%(10/22),18岁以下占54.5
目的:本研究采用双能CT(DECT)扫描,应用双能量物质分离技术测量腰椎椎体骨钙相关CT值及骨髓相关CT值;同时对照单能量QCT测量椎体骨密度(BMD),评价DECT在骨密度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名志愿者采用DECT检查,受试者采取仰卧位并将QCT校准体模板置于受检者腰部下方,同时扫描受检者及体模.通过双能量分析软件获得钙值图,测量骨钙相关CT值及骨髓相关CT值;同时应用QCT软件测量BMD
目的:探究128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128层螺旋CT三期扫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共77例,探讨128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检测,共检出癌结节81个,结节直径介于0.9~3cm;平扫多为低密度灶诊断率为51.85%,动脉期以高密度灶为主诊断率为97.53%,门静脉期多数为低密度少部分为稍高或等密度诊断率9
目的:利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短期药物治疗变化,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随访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性纳入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并行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检查患者,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扫描序列包括T2WI、T1WI、T1WI增强,同时行常规头颅T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在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①MRI特征:57例孕囊均位于子宫前下壁,其中26例侵入子宫肌层,22例向宫腔内生长,9例突破肌层向宫外生长.病灶内信号不均匀,呈混杂长T1混杂长T2信号.26例增强后9例呈环形强化,11例孕囊边缘斑片状强化,6例病变不强化.11例子宫周围迂曲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