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骨折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胫腓骨开放不稳定骨折的微创穿针闭合整复外固定器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运用穿针复位外固定器和AO钢板固定两种方法对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骨折病人63例随机分组,微创外固定组32例,切开内固定组31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两种治疗效果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外固定组平均骨折临床愈合22周,内固定组平均骨折临床愈合49周.经1-5年的随访,依据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经验座谈会制定的骨折疗效评价标准,外固定组32例中29例按期愈合,3例骨折延迟愈合,无1例不愈合,优良率90.6﹪.内固定组31例中22例按期愈合,4例骨折延迟愈合,5例骨折不愈合(其中2例深感染),优良率80.6﹪,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总结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显示了微创骨伤科穿针复位外固定器疗法有其优势,使骨折和开放创面同期治疗,辨证地把开放感染与骨折治疗原则为一体,同期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扩大了对开放不稳定骨折的治疗范围和丰富了治疗内容,使骨折愈合快,功能优良率高,并发症少,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的基础上,通过自制的配套器械经伤椎椎弓根向上推顶终板,使椎体内囊腔扩大成形,将采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DL-乳酸与与e-己内酯(70:30)的共聚物(PDLLA-CL)制作的可吸收球囊,置于椎体内,注入自固化硫酸钙骨水泥,行可吸收球囊椎体成形术.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异物反应,无
颈椎外伤所致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颈椎后路减压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但对于骨折所造成的颈脊髓前后方同时受压,以及颈椎脱位牵引复位失败或陈旧性脱位的病人,上述手术方法均无法彻底减压重建稳定性.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采用颈椎后前路联合减压、颈椎前路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颈椎损伤合并颈髓损伤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目的:探讨经胸椎体切除术、前路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胸椎体切除、单纯植骨支撑融合或钛网支撑植骨融合、载抗肿瘤药骨水泥应用及前路内固定重建技术的治疗结果.男13例,女8例,年龄32~68岁,平均48.5岁,主要原发瘤包括肺癌6例,肾癌5例,乳腺癌5例,其它肿瘤5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背痛20例,下肢无力10例,下肢不全瘫伴感觉及反射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椎板开窗减压术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术前影像与体征的定位判断,采用单个或多节段潜行减压术式或双侧椎板间开窗、3~4cm较小切口进入,用骨刀开窗切除椎板下1/3~1/2及下关节突内侧部份,满意显露椎管内结构,切除突出椎间盘并相应盘黄间隙,选择有压迫的位置,针对性的进行节段椎管狭窄扩大减压,解除脊神经受压.术后卧床3~7天,早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椎体前路Z-Plate固定、椎管减压、植骨及椎体后路RF器械整复固定的方法治疗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结果:伤口平均16天拆线,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2例.术后影像学证实,全部病例内固定物植入位置良好,椎体前部压缩6例完全矫正,3例部分矫正,5例后凸畸形完全矫正4例,部分矫正1例.神经受损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5例,未恢复1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
目的:探讨老年性陈旧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椎管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法.方法:12例老年性陈旧性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全部行左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TSRH短节段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螺栓和螺钉无松动及断裂,3~6个月钛网内植骨全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效果满意.结论:侧前方减压手术减压彻底,TSRH加钛网植骨融合固定牢靠,无钛网塌陷
目的:比较分析微型接骨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经完整随访的5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情况,A组:32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接骨术,术后石膏夹板外固定;B组:24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予以行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接骨术,术后未用外固定.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按照TAM系统评价法要求分别观察测量手指屈曲伸直功能
早在1958年,Robinsonandsmith就提出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颈椎病.本手术方法可通过颈前路途径去除脊髓前面致压物,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脊髓功能,并通过植骨融合达到稳定颈椎的作用.术后多数病人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这种不用内固定的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主要缺陷是术后脊柱不稳定,从而引起植骨块移位、植骨不融合、进行性颈椎后凸、脊柱排列紊乱以及需要行长时间外固定等.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出
目的:寻求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经MRI或CT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穿刺低温消融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二至三个月短期随访,41例临床症状得到了消除和缓解,总有效率为97、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脊髓持续性压迫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ortex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一静止压迫型脊髓损伤模型,选择T13为脊髓损伤中心,压迫脊髓,CSEP波幅下降达基础值的50﹪时,维持脊髓的静止压迫.随机分为:A组:脊髓受压30min;B组:脊髓受压90min;C组:脊髓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