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耕地利用中的水资源问题及对策

来源 :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宝鸡市耕地用水的现状,指出了耕地用水之中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耕地水资源日趋减少、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宝鸡市耕地利用中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发展节水环保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防治水污染、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等,以期对宝鸡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大庆及周边地区属于松嫩低平原,潜水位过高是大庆及其周边地区土地盐碱化与形成次生盐碱化的根本原因。大庆石油开采填注深层承压水,不仅出现深层地下水大漏斗,还助长了浅层水位持续提高,形成加剧土壤盐碱化和严重破坏地质环境的双重危害;实践调查和实验数据表明,处于低平原带的盐碱地区打30~40m潜井开采浅层地下水是正确和可行的,工农业改用潜井采水可使潜水位下降5~10m,其治理土地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地的特殊效能
通过盆栽试验从野生和栽培的植物中筛选具有吸收重金属Cd、As和Pb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富集植物,结果表明重金属Cd、As和Pb处理对所选的4种植物的株高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皱叶狗尾草和百喜草的生物量,As胁迫显著降低辣蓼的生物量。4种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临界指标含量,辣蓼地下部Cd含量、香根草地下部Pb含量和皱叶狗尾草地下部Pb含量超过临界指标含量,具有修复污染土壤的潜能。
异化Fe(Ⅲ)还原微生物是厌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利用Fe(Ⅲ)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而获得能量。在厌氧环境中,土壤Fe(Ⅲ)异化还原是影响碳、氮、磷及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本文对Fe(Ⅲ)异化还原在环境中的作用做了评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Fe(Ⅲ)还原环境效益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采用15N示踪法和差减法结合,对浙江嘉兴市3种氮素水平菜田-菜稻轮作田、低龄保护地(3年)和高龄保护地(10年)的氮肥利用、损失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随着土壤氮素水平的增加油菜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但干重先增加后降低,油菜含氮量随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和氮肥的施用量呈增加趋势。根据差减法计算的氮肥利用率随土壤氮素含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相反损失呈明显增加趋势。差减法氮肥利用率为2.3%~14
采用人工浮床法研究了野生稻、香根草和风车草3种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实验水体中均能较好的生长,并能有效降低水体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含量,香根草和风车草的效果比野生稻好。水体溶解氧浓度则先降低后迅速回升,并显著高于CK,其中以风车草的增氧效果最好。3种植物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野生稻、香根草和风车草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最大TN去除率分别为71.3%、82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0.012~12.06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柑桔全果、桔皮、桔肉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75%~91.48%、90.37%~96.79%、88.17%~89.56%、79.37%~85.79%,阿维菌素的最小检出量为4.824×10-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水资源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检测这两类农药的残留主要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法。从水体生物中筛选和纯化AChE,对于提高酶的检测灵敏度以及酶在水环境中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现状、水生生物的AChE 酶源、农药对AChE作用机制、AChE功能结构、纯化与应用、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作一概述。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推动了奶牛养殖业的大发展,成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奶牛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城郊周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文调查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奶牛粪便的污染情况,并分析了粪便污染的危害,提出要加强奶牛粪便的综合治理力度,制定畜牧业污染防治法,完善和配套奶牛粪便的综合治理
建立了利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同时测定和气相色谱-离子阱-多级质谱(GC-IT-MS/MS)法定量确证鱼体中1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取浸渍-振荡法提取目标物,净化应用固相萃取法(脂肪含量≤ 1.0%)和凝胶色谱法,浓缩和定容后上机测定。19种有机氯农药标准溶液的灵敏度在0.08~1.40μg·L-1(S/N=3)范围内;草鱼肌肉空白组织中添加浓度为2~10μg·kg-1时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组成的二元混菌体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期间引入酵母菌来解除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时的产物对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通过在不同时间接入酵母菌,找出最适接入时间。通过在最适时间接入不同量梯度的酵母菌,找出最适接种量,同时分析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在反应器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菌混菌发酵纤维素的活性较单菌发酵大幅度提高,酵母菌的最适接入时间是72h,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