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世界中的大坝与水电

来源 :淮河研究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水电、加快足够的储水设施建设已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共识.本文基于上述共识,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人均库容、人均发电量与人类发展指数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储水设施、水电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与其他能源开发方式相比,水电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高能源回报率和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特点.最后,本文对事关大坝建设和水电发展的大坝的安全与长效运行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其他文献
自2005年以来,中国建材行业并购重组动作加大.与其他行业相比,建材行业的并购重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模式.本文从分析建材行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对未来几年并购重组趋势进行判断,并对中国建材行业并购重组给出相关建议.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和市场的主导作用,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做好调研和监管,大力推行战略性并购,企业应理性对待并购重组,并购整合之后要实施资源整合。
本文试从世界气候变化的现状,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和所采取的举措,建材工业应对气候变化应做的工作等几个方面,使读者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技术,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执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的自觉性,并以此来推动建材工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提高把握企业发展规律的能力,才能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施,才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创新.因此,要以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认识与把握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动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承认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规律性,而且其规律是可以认识,并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把握的.把握企业发展的规律肯定还会有很多,但是这五点是比较关键的。第一条把握方向是企业健康发展的“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重威胁,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庄严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水泥行业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本文结合水泥工业的特点,提出了水泥工业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回收水泥窑CO2加以综合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新途径.对水泥工业落实CO2减排目标、提高水泥产业链
水泥是新疆建材工业的主导产品,比重占建材工业的40%,新疆建材工业协会根据章程规定,履行"自律、维权"职能,通过制定严密的游戏规则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大张旗鼓的开展以"讲诚信、不赊销、不倾销"为主题的自律活动,指出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为自律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处于积累阶段的新疆水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协会正确引导,是自律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确保了新疆水泥行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低碳经济的背景,以及中国水泥行业低碳项目发展现状,并就水泥行业开展低碳项目的重点领域进行了阐述,通过CDM项目使我国水泥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增强企业服务全社会的能力,促进我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最终目的。
伴随现代高档建筑大量地采用玻璃幕墙,其危害性渐渐显露出来,如:玻璃幕墙的反射作用产生的光污染问题,吸热作用产生的热岛效应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这其中玻璃幕墙的节能环保问题,是引起争议批评最多的.引述在未来建筑设计是否继续采用玻璃幕墙而形成的两方对立观点,并探讨使用节能,环保玻璃,环保结构,赋予玻璃幕墙新功能三方面的发展趋势.提高整个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水平,就需要幕墙设计工作者认清未来的设计方向
本文从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视角研究了企业声誉评价问题,首先提出了区域产业的概念,然后论述了企业声誉对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三者结合的企业声誉评价模式,并结合山东省莱州市十佳石材企业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将企业声誉评价运用于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是可行的,不仅拓展了企业声誉评价的功能,也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具有重要的
本文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淮河气候演变的特点,提出在治淮工作中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思路。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降水重现期概率研究、干旱指数的历史演变规律研究,以及IPCC情景气候模拟结果等综合分析,在气候增暖的大背景下,预计在未来50年中淮河流域旱涝灾害依然频发,气候变化幅度增大,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异常事件发生的概率将增加,因此,在未来的治淮工作中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制定应对气候变化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淮河流域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同时水安全保障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笔者基于对淮河流域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调研,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气候变化、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判断,强调指出新时期治淮要走流域综合治理之路,努力做好流域洪水综合利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