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纳米界面的生物传感与效应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特异性识别过程来实现检测的传感器件.生物敏感元件包括生物体、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膜、酶、抗体、核酸等,而生物传感器是利用这些从微观到宏观多个层次相关物质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器件总称.一方面,其设计与开发涉及到很多基本科学问题,为基础研究提供了许多源头创新思路.另一方面,生物传感器可能对临床检测、遗传分析、环境检测、生物反恐和国家安全防御等多个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尽管生物传感器的发展非常迅速,然而如果我们回到生物体来看现有的生物传感技术的话就很容易发现这些人工的生物传感器件在识别能力、灵敏度、特异性等各方面都远远逊色于生物体内的天然传感器("分子机器").这就促使我们向生物体学习,用"多元、多功能、协同"的理念构建类似于"分子机器"的生物检测器件.DNA 纳米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则为构筑这样的分子机器提供了新的可能.DNA 纳米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前沿交叉领域,旨在利用DNA 分子卓越的自组装和识别能力,将其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实现精确的自底向上(bottom-up)的纳米构筑,从而设计各种功能纳米结构.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表明,利用自然界赋予DNA 分子无与伦比的自我识别和精确组装能力可以从底向上组装出各种结构精巧、均一性好和功能复杂的DNA 纳米结构和纳米器件.相对于通常的无机纳米结构而言,这些DNA 纳米结构不仅制备简单、结构可控,而且易于实现生物功能化,尤其是再与无机纳米粒子结合起来的话,就可能实现常规纳米技术难以完成的复杂功能.本报告中将介绍我们实验室在利用基于DNA 纳米技术的二维和三维结构构筑新型生物传感器和纳米生物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生存与毁灭”是人类不断以各种形式诠释的永恒主题。8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新华社摄影记者李晓果以“战争与灾难”为题材的个人摄影展,从新闻摄影的特定角度,展示了当
研究了六方氮化硼(h-BN)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通过化学镀法在h-BN颗粒表面包覆一层纯镍,镀镍处理能显著改善h-BN与镁合金熔体的润湿性,改善其与基体的界
针对ZL205A铝合金基座铸件出现的缩松、缩孔及气孔等缺陷,分析了原低压铸造工艺,检测了压铸件的品质与力学性能,分析了缺陷产生原因.通过开设排气排渣通道、提高浇注温度、降
通过对特定生物样本所有蛋白质在不同状态下表达的动态变化进行规模化定量分析,对于发现重要生物功能的蛋白质、筛选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寻找药物的靶标等具有重大意义.
电分析化学是利用物质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与测量的学科,它作为一个分支学科起源于18 世纪电解和库仑分析的提出与应用.近100年来,经过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涉及电化学界面的科学问题,是十分经典的问题,也是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工作者不断面临挑战的研究课题。纳米技术的引入,仿生界面的构建,生物事件分子的参与,软硬界面的出现,光电
会议
鲜茧缫丝颠覆了传统的缫丝工艺.鲜蚕茧经冷冻贮藏,或直接真空渗透缫制鲜茧生丝,省略了烘茧和煮茧过程,鲜茧生丝性能发生改变,抱合力变低,解舒率和洁净提高,断裂强度和断裂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