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CDCM-BA流程低碳钢中AlN的析出规律

来源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仪器设备,采用相分析技术测定了CSP-CDCM-BA流程SPCC钢的水淬薄板坯,卷取前后热轧板及退火冷轧板中AlN相的含量,并对其析出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PCC钢中AlN的析出主要集中在薄板坯连铸的冷却过程、热轧板高温卷取后的缓冷过程和冷轧板的罩退过程;适当降低钢中T[N]和Als含量,提高薄板坯入炉温度以及采用较低的卷取温度均有助于CSP流程AIN的析出控制,从而保证有足够量的AIN在退火回复期析出.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退火态H65黄铜板为实验材料,在滑移和孪生两种塑性变形方式竞争作用下,以施密特定律为约束条件,由板材的织构计算了H65板的初始R值。结果表明:织构是影响R值的最主要因素:初始R值是最终工程R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滑移和孪生共同作用时的R值和实测的R值有很好的符合性,分析和计算了在单向拉伸时,拉伸方向与轧向为0°,45°,90°,135°时,滑移和孪生分别在(Φ)2=45°取向截面的各种取向的单
本研究应用分形理论对热变形Ti-15-3合金固溶处理后的再结品组织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对微观组织图片进行处理,计算出再结晶晶粒的分形维数,并讨论了不同变形条件下分维值与晶粒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结晶晶粒形态具有自相似性,其分维值在1~2之间,且随着变形程度、变形速率的增加或变形温度的降低,晶粒尺寸减小,分形维数增大,分维数可以作为晶粒形状和大小的表征。
本文采用K树脂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物(K-g-MAH)为增容剂,制备了尼龙6/K树脂(PA6/K)共混物,研究了K-g-MAH增容PA6/K(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和热行为,探讨了K-g-MAH增容PA6/K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加入K-g-MAH后,PA/K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DSC和SEM研究显示,K-g-MAH的加入改善了PA6与K树脂的相容性;其增容机理为K-g-MAH中的
本文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对S-Rh低指数表面体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全部的临界点特性,如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正则振动等。在(100)面上,S原子吸附在四重洞位:在(111)面上,S原子吸附在三重洞位,尽管第一与第二周期原子在(110)面上的稳定吸附态大都为赝式三重位和长桥位,但硫原子却稳定吸附在(110)面的四重洞位,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推测结果符合的较好。对于S
本文应用Green函数基本解,将磁电热弹耦合场广义载荷作用下的磁电热弹耦合材料三维复合型裂纹问题,归为求解一组超奇异边界积分方程,并采用主部分析法分析了裂纹尖端广义应力奇异指数及广义应力强度因子,进而以反映裂纹前沿广义应力奇性的密度函数基本解表示广义位移间断,根据Taylor积分及有限部分析法概念,给出方程组数值求解方法,最后以三维矩形裂纹为例,讨论了广义应力强度因子收敛性及其变化规律。
本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研究了FGH96合金中的强化相γ在冷却过程中的析出行为,比较了四种不同的冷却速度对γ析出尺寸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一次冷却析出γ相的形态依次为不规则的花瓣状、方形、近圆形和球形,平均尺寸逐渐从150减小到65nm;在冷却速度为0.4℃/s时,整个冷却过程中析出三类尺寸γ相,并呈现“双模分布”,在其他三种冷却速度下,观察到两类尺寸γ相析出,且
本文采用压力-浸渗-快凝法制备了三维连通网状SiC增强Zr基非晶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原始显微组织、界面以及断口形貌,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组织特征,以及界面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预制体与Zr非晶复合后形成了具有双连续相的网络交叉结构,复合材料中陶瓷与非晶合金的界面处存在增强体成分Si与基体成分Zr之间互扩散的扩散层,该扩散层厚度为1μm左右,界
本文采用氧化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理论密度高达96.8%以上的Ba2Ti3NbO18介质陶瓷。XRD和EDX分析表明:Ba2Ti3Nb4O18陶瓷为两相混合结构,主晶相为单斜Ba2Ti3Nb4O18相,次晶相为六角Ba3Ti4Nb4O21相,1250℃/2h烧结瓷体中Ba3Ti4Nb4O21相的体积百分含量约占8%,1MHz下的介电性能为:εT-38、tgδ~1.6×10-4、TCC~8.51×10~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高强度汽车大梁钢板的微观组织,并通过实验测试分析了钢板的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该汽车大梁钢板的组织主要由多边形铁索体和珠光体组成,由于冷速较高,钢中还出现了少量的贝氏体组织,钢板的力学性能优良,并具有较好的低温冲击韧性,钢中存在的高密度位错和细小析出粒子对提高钢板强度起到有利的作用。
本文使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在不同碳含量时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相变组织。结果表明,碳成分变化对所研究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相变曲线的形状变化不大,改变的只是转变温区,随碳含量升高,贝氏体转变温区向右下方移动。研究发现,贝氏体与针状铁素体之间存在相互竞争机制,随着冷速的降低,中温相变产物由贝氏体向针状铁索体转变,且随碳含量的升高,可大量形成针状铁索体的冷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