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苑心悟》--全国名老中医陈意临床经验集选讲

来源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6年内科分会、老年病学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苑心悟》是陈意老师从医50余年的学术经验总结,内容丰富,切合实际.譬如"业医三言"、"临诊三要"是陈意老师对中医临床诊治理论的高度提炼;调肝、调气、调和等方法既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治法,也是陈意老师的临床特色所在;消渴治瘀、湿热兼用苦温疗法更是陈意老师独到的临床经验.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都充分反映出陈意老师临床经验之丰富、学术造诣之精深,学术思想中汇集了陈老师的主要诊疗思想:临证诊疾,辨证为要、遣药组方,调气为先、精神调适,情志为重、八法增涩,以和统之、湿之诸病,切忌滋腻、清热化湿,毋忘苦温,深入理解,这些可能成为从医路上的“捷径”。行医心得是陈老师多年来对中医诊疗的思路概括:业医三言、两个理念、临诊三要,是老师50余年从医所得的高度浓缩。
其他文献
康养产业(健康与养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接民生福社,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把康养产业打造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对于推
医养结合,是人口老龄化的呼唤,是广大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失能、半失能、患有各种慢性病老人的迫切需求,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2015年11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会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八部门共同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这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顺民意、
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也愈显重要,特别是为了进一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水平,2014年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给出了新的探索、新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定义:60岁以后发生糖尿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延续至60岁以后的患者成为老年糖尿病,属中医消渴、消瘅、膈消
“互联网+医养融合”,就是借助互联网这个高科技通讯技术平台,为传统的老年“医养融合”,服务体系注入创新动力,促进老年“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向智能、智养、智医的方向发展。让
半夏的药用部分是它的根茎,圆圆的,犹如小芋头.通过汉代以来对半夏的临床应用,逐渐总结完善了半夏的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半夏在《金匮要略》温经汤中
历代失眠是指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失眠是内伤疾病.轻者入寐困难或寐两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
"和"的本义,《说文解字·龠部》:"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和声,和弦.许慎引申其义为"调",盉《说文解字》:"调味也"、"调声日龢,调味日盉".和,《老子》——"音声相和,音声
介绍了老年肿瘤患者分布及治疗现状,对NCCN指南老年肿瘤(2011年)进行解读, 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是最主要的治疗目的之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