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周法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血清INHB、VEGF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中医妇科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常见病。卵巢早衰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是卵巢储备能力的降低,而血清抑制素B(INHB)可以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并抑制促性腺激释放激素对自身受体的升调节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促进卵巢血管生成,对卵泡的生长起重要作用,二者均可作为反映卵巢储备功能高低的直接指标。本实验通过观察补肾调周法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血清INHB, VEGF水平的影响,为补肾调周法提高卵巢储备功能从而达到对卵巢早衰早期干预的目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卵泡发育障碍可造成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功能低下,临床上表现为月经过少、经期缩短、月经后期,甚至闭经和卵巢早衰、不孕等,并常伴随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如情绪低落、心情烦躁、潮热汗出等,严重影响了妇女生殖健康。本文参照前期自主研究的雷公藤小鼠模型造模方法建立雷公藤多昔致大鼠卵泡发育障碍和卵巢功能低下模型U7f21,探讨补肾气益精血的临床验方“通脉大生片”对模型大鼠卵巢血管生成与血供的影响
自然流产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对于此型病因的流产,中医一般辨证为肾虚兼肝郁型,采用补肾安胎为主的方法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对于补肾中药及复方安胎机制已有较多研究,但其补肾安胎的药效物质基础仍不清楚。本课题组经过近3年的研究发现,菟丝子总黄酮( TFCC)可降低流产模型的流产率,逆转流产胎盘、蜕膜结构的病理改变,同时能提高孕激素水平,促进蜕膜孕激索受体的表达,调节Th1/Th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日益增强的生活压力,不孕不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对于不孕症的机制研究非常迫切而且必要。相关研究证实,肝郁是不孕症的重要病理环节。临床上运用疏肝法治疗月经病、不孕症者比比皆是,而且疗效显著。因此,本文以GDF-9为切入点,探讨疏肝法对卵母细胞质量以及GDF-9含量的影响,为增加IVF-ET妊娠率提供思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血管生成是EMs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抑制EMs病灶局部血管生成就成为目前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本实验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作为实验对象,观察蠲痛饮对其异位内膜血管形成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天癸更年软胶囊是以沙棘脂肪酸为主成分的中药制品,临床用以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本文为了探索衰老形成的作用机制,以天癸更年软胶囊为外源性能量动力调节剂,以线粒体为抗衰老调控靶标,观察老年雌性大鼠线粒体内膜蛋白及辅酶成分、呼吸链功能、ATP生成等调节因素对衰老形成的影响,以揭示沙棘脂肪酸具有增加线粒体内膜蛋白及辅酶活性、调整改善呼吸链功能、促进机体多功能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等作用。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对于宫颈糜烂的防治尚无安全有效的方法,故开发防治宫颈糜烂的新药,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对保障妇女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要意义。白及胶为中药白及块茎经水提醇沉后所得的一种杂多糖,自2008年以来用于临床宫颈糜烂的治疗,其疗效可靠,无副作用。
女性不孕症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无排卵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因素,占女性不孕症的20~38%。近年来随着中医对不孕症治疗的深入,以中医、中医药结合、针灸为主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和比较好的疗效,渐渐深得人心。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本文对近几年国外对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诱因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以期对原发性痛经的相关科研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宫环出血是指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之后所出现的异常子宫出血。宫因为该器具是近现代才开始推行使用,故而中医古籍对此并无相关记载。为了更好的对该病进行研究,我们设计复制宫环出血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出发,以期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讨论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对疾病的解释说明。
本试验首先构建了慢性盆腔炎的大鼠模型,然后应用妇乐颗粒和复方泽泻丹参汤两种药物对其进行对比治疗,观察对大鼠宫腔组织形态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