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簇群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来源 :中国软科学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an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簇群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已引起了政府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产业簇群的竞争优势及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所在,分析了产业簇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中小企业簇群的政策思路.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合理,现有的人才机制与体制又束缚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流动,使本来存量就不足的人才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制约了人才的能力发挥与价值体现,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不能忽视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动问题.论文从"开放"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阐述了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重要性,通过对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状况的问题调查的统计与分析,总结了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促进专业
产业簇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它是在特定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变化中自发产生、自组织形成和演化的.本文试图对产业簇群生成和演化的自组织性质、特征及其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以求进一步拓展簇群理论与实践的思路.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积累了一大批高技术成果,其中有一些已转移到国民经济领域,但还有大量技术成果有待转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日趋融合,两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后我国科技的发展,应当把加强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军民两用高技术产业化,把军转民提高到新的发展阶段,为国民经济现代化服务;二是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1世纪前20年上海将进入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发展新阶段,上海的科技发展战略也瞄准了世界级:近期成为国家重要的知识生产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远期将成为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之一,加快知识生产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点.本文从分析我国科技创新和知识生产的区域集聚化趋出发,对上海知识生产中心建设的背景、功能与作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上
近2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和出口贸易获得了飞速的增长.但是,随着我国商品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和在世界出口榜上排名的上升,我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屡遭反倾销投诉,我国成为世界上反倾潮流中最大的受害者,对华反倾销存在着明显的不公正性.正视当前国外对华反倾销的严峻形势,认清国外对我国产品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已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的当务之急.
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许多先进国家均认识到科技、信息及知识对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性,将科技政策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致力于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以促进研发与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技术预见是指不仅从技术的角度,而且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评估技术的潜力的过程.它已经被作为战略管理和规划的工具之一在一些国家得以运用,正在得到普遍的接受.本文对技术预见视野
反洗钱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职责,还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个部门和机构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将上游预防和直接打击洗钱犯罪及下游阻截洗钱犯罪有机结合起来.在当前,亟待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反洗钱系统:对不同领域和部门的反洗钱工作进行统一协调,使金融、海关、财政、税务、外汇管理、司法机关、会计、审计、监察等部门在反洗钱上能统一协调,步调一致,权责分明.本文借鉴国外和港澳台反洗钱的经验,从完善我国
本文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视为生态学中的"群落",首先分析了群落生成的内在机理,指出群落中知识的流动是群落形成与进化的最重要载体,然后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产学研合作足群落生成和发育的基本实现形式,风险投资为群落的成长壮大提供动力保证,而创新文化环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水分.
以大都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内开发区之间出现了过度竞争的局面.本文重点分析了产生过度竞争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解决过度竞争促进开发区协同发展的对策和改革开发区设立与管理制度的设想.
本文围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湖北西部某贫困地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即不良贷款深度与重度的相互交织、结构缺陷以及不良贷款化解中的消极性与被动性;接着从金融基础、制度与商业银行内部等方面剖析贫困地区不良贷款深层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湖北西部某贫困地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包括政策性化解方案、制度创新方案以及金融技术性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