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元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

来源 :第二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张正元教授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的学术观点,并介绍张正元教授在临床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和传统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强制训练组(27例)和传统康复训练组(31例)。
会议
脑卒中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逐渐趋低龄化,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复发率均高,脑卒中致残后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对本病的积极预防和早诊治、早康复甚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会议
肩部功能障碍和损伤是以肩部的神经、肌肉、韧带、关节囊以及肩部关节受累引起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早期以肩部的疼痛为主,晚期以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为主。肩关节是人体中稳定性最差、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其受累后可出现疼痛、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本文主要讨论肩关节功能障碍和损伤的康复治疗。
会议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具有遗传易感基因、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和早期临床表现类似2型糖尿病,初诊6个月内无需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归属于自身免疫性、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 LADA) [1]。
会议
目的:探讨胃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随访的1例以消瘦、发热、上腹胀痛为主要表现的可疑胃结核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腹水消退,全身症状改善.结论:胃结核的诊断可以采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以提高活检病理的阳性率,必要时手术探查可明确诊断,又能进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缺乏特异性和根本治愈的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实际临床工作中,很多医学工作者尝试把临床上行之有效的多种治疗方法联合起来应用,以求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部分针灸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针灸治疗UC的方法.尽管针灸治疗UC的疗效己经得到认可,但是,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的报道,由于设计上缺乏严谨性,其结论受到质疑或者参考意义值得商榷。为了评价针灸治疗U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幽门螺杆菌(下称H.pylori)致病机制非常复杂,H.pylori致病因子对胃黏膜的损伤及其对人体损伤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H.pylori的致病机制包括:H.pylori的定植、毒素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宿主的免疫应答介导的胃黏膜损伤以及H.pylori感染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所致的胃酸分泌异常等.H.pylori致病性因宿主和菌株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并介绍了胃黏膜
本文介绍了一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数年患者.2014年1月11日及3月28日无诱因下突然呕血2000ml及500m1,日本PENTAX电子胃镜下见食管广泛的静脉曲张及其交通支、近期出血后的血栓头和贲门部曲张静脉延伸段,内镜下行皮圈结扎术(EVL术),创面理想,评注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EVL术后3-20天内时有再出血,皮圈结扎处坏死脱落引起出血是最常见的原因,尽可能应用药物如特利加压素控制出血,此时的内镜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和直肠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及肠外表现.UC黏膜上皮异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多年丰富的经验,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很大的优势和广阔前景。笔者运用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
目的:观察危北海教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疗效.方法: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30例,按照危北海教授"调升降、益脾胃、化瘀血"的辨治思路,给予危老经验方(由旋复花、柿蒂、厚朴、清半夏、黄芪、北沙参、郁金、三七面等组成)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主要症状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患者临床痊愈24例,显效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主要临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