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刺禁论篇》中“小心”及其对后世临床指导意义

来源 :浙派中医学术传承与文化研究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节之傍,中有小心”出自《素问·刺禁论篇》,历代医家对于“小心”的含义争议颇多.其代表观点有:①指心包络;②指肾或命门;③指膈俞;④指心摄血之大动脉位于第七胸椎附近的部分;⑤小脑或延髓等.以及通过总结国医大师李今庸的观点,首次提出“小心”应为胆.结合其临床实践.认为“小心”应重其功能应用.并通过研究医案总结“小心”的功能特点,对于学习和理解《内经》思想在于临床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门诊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6例(简称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54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治疗.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睡眠率和中医症状的疗效指数.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
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个体化诊疗思想的发展,体质学已成为全世界医学专家关注的重点.当今社会,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完善,根据不同肿瘤患者有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辨体与辨证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水平、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以及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试从发病,病情发展,治疗,预防
目的:应用神经网络筛选缓解期哮喘患者与体质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及中医门诊部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总计140例,应用神经网络筛选与缓解期哮喘患者体质相关的性别、年龄、病程、季节、诱因等因素,并比较其重要性、正确率及ROC面积.结果与结论:利用上述患者一般信息进行体质判别,提供的信息有限,需要再结合其他检查,但神经网络的方法
舌诊为中医诊断的特色之一,对于辨证论治有着重大意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舌诊现代化、客观化、数字化的研究也逐步增加.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舌诊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妇科疾病以及皮肤病、传染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发现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舌象与Hp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舌下脉络可直观反映病情变化与严重程度;在妇科疾病方面可出现“异病同舌”和“同舌异病”的情况;同时,舌象对于病毒传染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人多年来潜心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研究.笔者认为,“痰、瘀、毒、虚”是导致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要素与病机环节。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从益气补中、扶正固本着手,自拟“益气固本抗癌汤”作为基础方,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取得较好疗效。
“神”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黄帝内经》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强调神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它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防治和养生诸多方面,祖国医学产生的渊源、体系及其发展无不与之有关.但是何为神?许多人对于“神”的概念理解仍停留在宏观水平上,限制了当代中医学的发展.因而就神认识的深入研究,对中医学的继承、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神在传统中医诊断学中的内涵基础上,继承发展神之诊断学概念
目的:对“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的原理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古今文献记录和现代医学试验结果.结果:古今文献和试验研究结果得到相互印证.结论:“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是不良情绪,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引其上呼吸道感染,发为“肺鸣”.
目的:探讨《内经》中正气对机体健康及发病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分析文献学的方法对《内经》中出现“正气”及相关含义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解读.结果与结论:正气在《内经》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与邪气相对应的人体之气,具有适应、抗病、驱邪、调养、修复等作用.二是指时令之气与来时方位一致的正风,其含义与虚风、实风、邪风等含义相对应.正气对人体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则”一词虽始见于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但早在《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辞海》解释治则为“治疗疾病的总则”,治法下属于治则.一般来说,治则是比较抽象的规律性的指导,治法是比较具体的可实践的方法.
《黄帝内经》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形成与先天及后天因素有关,并提出多种复杂的体质分类方法及理论体系,以体质论病、论治、论养生的临床辨证思维.现代中医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出台为标杆佐证了《黄帝内经》体质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