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在中国的转化研究:制度理论视角

来源 :2009JMS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r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国外品牌蜂拥进入中国,其中有些国际著名品牌在中国惨遭滑铁卢如华伦天奴(Valentino),但另一些品牌却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同,在这些品牌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花花公子(Playboy),这一带有情色背景的品牌却在拥有五千年封建史并较保守的中国实现了2006年上海消费者最受欢迎品牌。同时,以往的品牌研究只注重微观层面(消费者)或经济导向品牌战略,而本研究将从制度理论出发,即从Scott提出的大到国家制度如法律、政治等宏观层面到规章制度如规范和准则,再到认知层面如文化和消费者认知等,同时,根据Suchman的合理性理论以及Bradley的品牌国际化战略,结合内容分析、深度访谈和调查分析提出了三种能够通过品牌合理性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品牌资产的品牌合理性战略,并实证验证了国外品牌在中国转化过程,即国外品牌应该首先建立和提高品牌合理性,然后才能得到最终品牌绩效即品牌资产的提高。因此,以上研究结果全面且深入剖析该现象的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制度合理性的原因,对于想在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和印度)进行成功品牌转化的诸多国外品牌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先“做人”再“做事”。
其他文献
拥有市场导向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绩效,获得竞争优势。但目前的研究只是关注市场导向的概念界定,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很少有人研究市场导向的形成。本文借签国内外相关理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比有电视购物经历的消费者同无电视购物经历的消费者在购物态度上的差异,从而分析购物态度对消费者电视购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购物时不常精打细算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着一个该选择享乐品还是实用品的自我控制两难选择。通过一系列实验,本研究发现决策中断会显著提高消费者选择享乐品的可能性:实验一显示,相对于努力
妇幼保健工作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破除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 ,树立适应新形势的新观念。1 有偿服务观念长期以来 ,从社会到医疗、保健部门内部计划经济僵化模式紧紧束
由于科技的进步,新产品不断地推出。有些新产品成功地被消费者接受,但有些新产品却不是那么成功。现有关于新产品采用的文献大多将购买新产品与处理掉就产品视为同一件事,然而在
会议
本文围绕商业街潜在魅力的评价,从文献中筛选出4类17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根据专家评价计算指标权重;通过消费者问卷调查,验证上述指标与消费者评价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本文应用自我、独特性动机等理论,研究消费者对不同类别产品的推荐。研究发现:与表达身份能力较弱的产品相比,对于表达身份能力较强的产品,消费者推荐自己使用的款式的可能性较低
针对同一品牌丑闻,消费者往往面对众多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说法,针对该情境文章发展了消费者应对丑闻事件的心理过程框架。文章通过两个研究考察了品牌承诺对消费者信息选择的影
会议
本文通过信号理论研究厂商如何采用公开化的影响行动(公开奖励和公开惩罚),以实现对渠道商群体的影响。通过企业销售管理人员参与情景实验的数据分析表明,公开化的影响行动,受到
给出了一种单盒式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它采用顶板公共电极和底板的反射器形成互补。这些狭长的公共电极和反射器在透射区域(T区)产生出强劲的纵向电场,而在反射区域(R区)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