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震台网中心速报震中快速查询系统研发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hou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地震台网完成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对全球特别是国内及临区地震的速报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刘瑞丰等,2008),而对速报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地震速报过程中,震中位置是否位于陆地、震中与国境的距离等,都是国家台网中心速报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十分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些信息迅速而直观的把握,有利于提高速报工作的效率,有效避免一些失误情况的发生.因此,建立一个实用的地震速报震中查询工具是非常必要的.本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前台为基于Web的天地图界面,后台为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测震核心数据库群中的速报目录数据库。前台与后台之间使用JSP脚本衔接,一方面访问地震速报基本参数中的位置信息,一方面根据用户需要将其展现于前台的动态地图之中,从而使该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他文献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裂缝型油气藏已经成为勘探重要的新领域,然而裂缝型油气藏通常构造比较复杂,资料信噪比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地震资料的结构信息分布入手,对现有
对于岩性、物性极其复杂的储层,采用简单解释模型和算法往往难以求得满意结果,充分利用多种测井信息构建更为复杂的响应关系,并借助最优化算法,有望得到储层评价结果的最优解
介电测井利用岩石介电常数特性区分油水地层,通过测量不同频率电磁波在地层中的相移和衰减系数,可同时获得地层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国外介电测井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2010年9
地震数据的缺失会影响地震偏移和成像的精度.针对地震数据缺失现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做了许多相关研究,其中,利用抛物Radon变换进行地震数据重建的方法己成为地震道插值的一个
利用428XL等有线仪器进行城区、山地、密林等复杂地表施工时,一般存在激发与采集系统之间的通讯问题,传统采集方法中一般通过架设中继站解决通讯受限问题,但是架设中继站工作
近年来,GNSS掩星探测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之一迅速发展起来,GNSS无线电掩星探测具有全天候、全球覆盖、高垂直分辨率、高精度、高长期稳定性、无需标定等
近年来,随着井中地震技术的快速发展,VSP数据的采集、处理解释和应用研究日益增多.然而,由于VSP观测系统与地面地震存在着不同,其处理方法和应用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校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低电阻率油层或高电阻率水层非常普遍,这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地层的介电特性来区分油水层,而不能仅用电阻率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深入认识地层岩石的介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观测到电离层扰动之后,与地震孕育活动有关的电离层效应,尤其是震前的异常扰动效应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当前,地震—电离层效应的研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主要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和中国COMPASS.很多国家也在研发自己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包括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