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作用下β-HgS的载流子行为

来源 :第十六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an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近年来,银纳米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的研究中.发展新型的银纳米材料,深入研究他们的制备—结构—性质—应用的关系,可以极大地改善SERS活性,进而进行更灵敏的分子检测.最近我们研究小组采用三种途径,对化学合成的银纳米线进行了有效修饰和组装,并通过结构表征,光谱测试,和理论模拟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修饰和组装后的银纳米线及其聚合体的SERS活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对优化S
在自然界中,氢键是万物生存所依赖的最基本物质水分子缔合的根本原因.尤其在水溶液中,氢键作用是影响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对一种三元水溶液(二甲基亚砜(DMsO)/乙腈/水)进行测量,得到含有氢键作用的水溶液体系拉曼频移变化规律.应用混合模型的氢键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氢键存在的共同作用,三元水溶液(DMSO/Acetonitrile/Water)中DMS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选用B3LYP和PBE0两种杂化函数在6-31+G(d)基组水平上计算了20种结构相似的新型双偶氮活性红染料的紫外吸收光谱.通过计算光谱与实验光谱比较发现,B3LYP/6-31+G(d)计算的激发能与实验值能更好地吻合,其绝对平均误差(MAE)为0.0085Hartree,而PBE0/6-31+G(d)给出了一个较差的精度,其绝对平均误差(MAE)为0.035H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探讨了人参皂苷Rh2分子与四种磷脂生物膜(DMPC,DPPC,DPPG及DPPE)的作用.结果表明,Rh2分子对四种磷脂膜在一定程度上均产生了不同影响.Rh2的加入没有改变DPPC和DMPC的极性头部构象,但扰乱了四种生物膜各脂双层的侧链排列,增多了脂双层的无序性构象,增强了脂双层的流动性.
环境污染物对农产品及人体等产生不良影响,其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开发建立现场快速检测污染物的新方法,对重大污染事件的现场应急检测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了常见的20种污染物在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上的检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污染物的检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性激素、抗生素类、经苯醋类、肾上腺激素类的拉曼光谱强度较高,通过峰位置的解析可以进行定性研究,结合表面增强技术,可提高检测灵
穿膜肽的发现在分子传输方面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穿膜肽中的碱性氨基酸残基在其跨膜及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含碱性氨基酸残基的穿膜肽的解离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本文在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ESI MS/MS)的条件下研究了穿膜肽Transportan10的气相碰撞诱导解离(CID)过程,确定了其不同质子化母体离子的断裂位点,并设计其衍生物链来探究碱性氨基酸残基赖氨酸对其解离的影响.此外
为研究二水钨酸钠晶体(Na2WO4·2H2O)脱水过程、温致相变及其熔体的微结构,本文测定了该晶体在不同温度下(RT-1023K)的变温拉曼光谱.结果表明:该晶体的脱水过程主要发生在343~373K温度范围,且该过程伴随着晶体结构对称性由正交对称向立方对称的转变;钨酸钠晶体(Na2WO4)在893K左右会呈现一个由立方结构向正交结构的相变;当温度升至1023K左右时,晶体完全熔融,此时孤立[WO4
对胺基苯硫酚(PATP)的表面增强拉曼谱图中出现的b2模已被证实为其催化偶联产物4,4-二巯基偶氮苯(DMAB)的ag模.实验结果表明在粗糙银电极表面,PATP能在表面等离激元(SPR)的驱动下发生偶联反应,生成DMAB.以新型非水性溶剂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利用其良好的导电性、较宽的电化学窗口等优越性,通过电化学(EC)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联用,研究了PATP在粗糙银电极表面的转化.通过
电化学SERS是将传统的电化学与高灵敏度的光谱技术相结合,其重要特征是谱峰频率及强度和电极电位相关.与传统的水体系不同,离子液体/金属电极界面双电层结构和性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则采用现场电化学SERS研究了对氨基苯甲腈(4-ABN)在金电极上的吸附行为,通过对"离子液体/金属电极"界面电场的调控,获得吸附分子的光谱信息,从而初步对离子液体双电层结构进行解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