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江苏家谱纂修概况述论

来源 :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keaiche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谱是一种记录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其成员生平事迹等家族发展史的文献.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的纂修,特别是苏南地区家谱的纂修,有明清时期良好的修谱传统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形成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家谱.对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的纂修概况的研究,是进行民国时期江苏家谱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进一步解读民国时期家谱、民国时期家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纂修概况的研究有利于对江苏省民国时期家谱建立宏观认识,了解其总体情况和区域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遴选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家谱,展开民国时期江苏家谱细化研究工作,突出江苏省民国时期家谱纂修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同时要指出的是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的纂修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如厚重的文化积淀、良好的经济基础,都为家谱的纂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再加上民国距今年代不远,所以,江苏省民国时期的家谱目前存量较大。这些存世的民国家谱,既是民国时期江苏省经济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民国时期江苏省不同区域经济和文化的折射,如民国时期江苏省家谱存量表现为“南多北少”,在纂修频率和纂修质量上亦遵循这个规律,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因此,从当时的家谱可以一窥民国时期江苏省的状况,它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
其他文献
在与国内土地资源紧张相近的背景下,瑞士在传统民居传承、缓解居住矛盾和可持续发展多方面均有值得借鉴的价值,本文从选址、构造、基础设施建设、变迁历程多方面简要介绍瑞士
民国文献中的地契文献留存量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意义,本文试图从上述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地契虽小,大可以回眸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小可以见证一个
会议
华南近现代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已开始民居建筑的起步性研究.在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省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以龙庆忠和过元熙为代表的华南学者分别展开以历史保护和历史批判
周谷城主编的《民国丛书》中,涉及南洋华侨内容的仅收录两种,合集一册.一种是众所周知的《南侨回忆录》,另一种就是与陈嘉庚关系密切却常常被研究者忽视的重要民国文献《南侨
会议
长期以来,有关红色人物的研究援引的资料较为单一,基本是以我党的档案为基础,辅之以相关人物的回忆录、传记和民国时期红色刊物.对于数量众多的其他民国文献,挖掘和征引较少,
会议
《艺术》和《沙仑》月刊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重要的左翼文艺刊物,虽均遭当局查禁,仅出一期即告终止,但在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文学等诸多艺术领域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大批
会议
民国初期,中华书局掀起"教科书革命",以出版数量多、质量高的小学教科书,一举奠定了其在出版界之重要地位.其中1916年,吕思勉编辑的《新式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以浅显文言编
会议
概述民国时期劳动关系研究的背景和特点,重点从民国时期本土劳动关系相关文献研究着手,具体从乡村经济状况调查、城市劳工现状、女工与童工问题、劳工组织与劳工运动、劳动立
近年来,民国档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因利用意识不足,以及档案开发缺乏与相关领域专家的互动,中医药史料利用不足.天津地区虽建成"档案共享平台",但还未真正形成完备的档
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是"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只有编制高质量的联合目录,才能为民国文献的缩微化、数字化、关联化、整理出版、共建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实
会议